西方音乐史教学的视角拓宽

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历程迄今已有3000多年,通常以古希腊的“荷马时期”开始,留下了西方文明中关于音乐形态的最初记录。在西方音乐的发展早期,经院哲学文化主导了思想精神领域,宗教音乐作为这种文化的音响象征,创造出古代音乐文化的一个高峰。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音乐艺术便开始与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剧烈的碰撞。经过近200年的磨合,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并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在音乐界,更是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一、西方音乐史概览

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古希腊文明以其独特的风采和卓越的成就载入史册,它是西方文明长河的主要发源处,是西方文学艺术的摇篮。特别近代的西方建筑、雕塑、绘画、诗歌和音乐五大艺术都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西方音乐史中则大多数将它理解为人文学科,不仅仅通过对音乐本体的研究,还能够触及其研究的核心——人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音乐史更多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它研究的不仅是可见、可视的音乐事件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造成这些事件发生的动因、观念和倾向。西方音乐的发展史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时间断代,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 20 世纪即现代音乐时期。此外,还有根据西方文化的时代特征划分的:如“基督教”是中世纪的时代特征;“巴洛克”源于建筑艺术;“浪漫主义”源于文学艺术;“印象主义”源于绘画艺术等。

西方音乐史教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与沿革。如西方音乐内容与形式的演变史,西方音乐理论及各种音乐体裁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主要作曲家、演奏家的艺术生涯、作品风格特征及其影响。第二,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及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从音乐这一独特视角反映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及其人文精神的特征。第三,音乐的表现手法与音乐审美方法。如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音乐的构成要素及各种理论、流派等。可以说,西方音乐史是承载了西方音乐文化发展渊源、脉络、特点及其国际性的流传影响等等方面知识的一门相对丰富的学科。要彻底了解西方音乐,就要对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深入了解,就要了解西方社会的发展变迁。

学习史学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件感到十分头痛的事情,因为西方音乐史中最难记的就是众多音乐家的名字、作品的名称、各种体裁的形成与发展、音乐风格的演变等内容,学习起来十分枯燥。但如果在教学中将某一个时期的音乐同这一时期的文化联系起来学习,将会更加生动有效,有助于学生由点及面,加深理解、印象,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欧洲中世纪的文化艺术一度出现繁荣绚丽的景象,并为后世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迅速发展对音乐、文学、绘画等艺术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既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础时期,又是西方音乐艺术的构成时期,甚至可以这么说,在西方音乐史中,中世纪的音乐是欧洲近代音乐的源头。文艺复兴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潮流是影响欧洲各国的“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在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然后流传其他国家,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是整个文艺复兴的推动力,意味着古代美术及文化的复活,新生活的诞生,这样的气氛弥漫于生活中的每一层面。人文主义的思潮在当时社会的文学、绘画、建筑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文化与音乐的关系密切相连。“巴洛克”这个词是从建筑学、绘画史上借用来的专用术语,那时的意大利出于炫耀,建筑上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形态华丽、色泽鲜明。巴洛克时期的各种艺术形式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等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显示出新兴资产阶级的旺盛生命力。音乐内容反映的方面广泛,“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以它硕大的成就被载入音乐史册。浪漫主义作曲家普遍重视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热衷于标题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在欧州的兴起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积极而有力地推动了西方音乐文化向纵深发展。

二、西方音乐史与戏剧、诗歌等的文化融合

早在古希腊,其音乐的特征是体现于诗与乐,或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中,其中诗的地位在乐之上,曲调和节奏都受歌词抑扬顿挫的影响,诗歌格律“音步”即音乐的节奏,这是音乐与诗歌的最早结合。中世纪单声部声乐的主要音乐种类——格利高里圣咏和游吟诗人歌曲,其音乐曲式形态完全取决于歌词文本的形式结构。游吟诗人演唱的世俗诗歌多由韵律诗作为歌词,其曲式形态为由诗歌的诗行、韵脚、歌词音节主导音乐材料的“诗-乐结构”。中世纪的戏剧是作为音乐戏剧逐步得以发展的,最初的宗教剧就是个通过文学手段修饰圣咏,被进一步演变、扩展为简短而富于戏剧性的对话,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戏剧形式,并曾经风靡一时给社会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标志着巴洛克时代到来的歌剧(Opera),是一种以歌唱形式为主的音乐戏剧体裁,是融合了音乐、文学、戏剧、诗歌、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蒙特· 威尔第是第一个提出歌剧戏剧化的作曲家,在他的创作中,一切音乐手法都服从于戏剧的需要。他主张音乐要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要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古典主义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格鲁克提出的改革主张,矛头直接针对当时的意大利正歌剧。他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并提出音乐从属于诗歌与戏剧,要使音乐达到促使剧情发展的作用,追求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情感。这一理论影响深远,启示了莫扎特、贝多芬的古典歌剧,包括后来浪漫主义时期的柏辽兹等人的浪漫主义歌剧创作,“歌剧艺术的改革者”——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则从根本上贯彻了格鲁克的改革观念。瓦格纳认为音乐只是手段,戏剧才是目的,音乐要服从于戏剧。瓦格纳认为古希腊戏剧是面向全民的戏剧,是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综合为一个整体的艺术。未来的艺术必须以古希腊戏剧为榜样,再次达到诗词、音乐、表演、舞台等各门艺术的综合。瓦格纳的歌剧中就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

从音乐作品的角度来分析,音乐作品不仅是写在纸上的音符,也是作曲家对生活经历、精神状态、爱和恨体验的一种表达,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一种客观反映。面对这样一个内涵复杂的音乐作品,分析者自然要运用涉及到不同学科的不同方法来加以分析,所解读出来的信息就不会局限于音乐本身,它不仅要能够满足人们对音乐本体的技术性理解,还要做出对音乐作品文化价值的判断。

三、西方音乐史对音乐社会学的发展

西方音乐史学与历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它是历史学之中的一门专门史,它研究的是历史中的人在音乐领域内的实践活动,或者说,是研究人类音乐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进程。按照权威性的解释:“(社会学)它是旨在探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和结果。……(包括)风俗、结构、制度”每一个时代的音乐变化和风格成型,都离不开社会文化的重要影响,体现为社会文化发展与音乐的艺术联姻,西方音乐与音乐史学、美学、戏剧、社会学、音乐批评等方面都密切相连。

优秀的音乐分析常常借助于其他学科的认知方法来解释音乐和音乐背后的现象,社会历史环境影响着作品创作,它会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相连,会让大众从多个角度解读一部音乐作品深藏的意义,让许多音乐家对音乐中存在跨学科的认知,并理解音乐不再孤立的现实,而是和其它学科有着交叉联系的。特别西方音乐历史的目的是认识和揭示西方音乐在发展中的各种现象,介绍各种音乐创作倾向的代表者及代表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降E大调),创作于1803—1804年。这首作品,贝多芬开始是为拿破仑而创作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化身,是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但当作品完成时,传来了拿破仑已自封为皇帝的消息,贝多芬愤怒地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本来这首作品取名就叫《波拿巴》),扔到地上猛力践踏,并重新写上了这样一行字:“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创作的英雄交响曲。”重新起名为《英雄交响曲》。由此可见,音乐与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现象的产物,是以社会生活为反应对象的,反映的是其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历史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进步的思想感情,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四、西方音乐史与美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音乐是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因而,也就产生了情感论这一说法,音乐美学思想也开始萌芽,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看作是真正情感音乐美学思想的发端。因为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真正把音乐看作为一门与人的情感不可分割的艺术,并把情感表现的明晰性和深刻程度当作衡量这门艺术存在价值的尺度。西方音乐史学与美学之间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在研究人类音乐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存在着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文化心理上的隔膜感。以艺术方式宣泄情感、表现人生乃至整个生活的美学观念由此产生。

巴洛克音乐时期出现的音乐美学思想如蒙特· 威尔第的“激情风格”及德国音乐家的“音乐修辞格”或“情感程式论”,西方音乐理论及各种音乐体裁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主要作曲家、演奏家的艺术生涯、作品风格特征及其影响;音乐的表现手法与音乐审美方法。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音乐的构成要素及各种理论、流派等。经典音乐作品会让人们感受到其作品中所表达的真、善、美,并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为每一位音乐大师本身,他们都有着丰富的阅历、创作的激情、高尚的人格和不屈的意志。所以,在捋顺西方音乐发展脉络与美学观念的同时,我们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与鉴赏的能力。

五、西方音乐史跨学科的发展趋势

新的世纪,西方音乐史学的观念更新对我国西方音乐史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相应于大史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扩展、以及多元视角和跨学科研究的趋势,音乐史所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局限于音乐的风格与体裁、艺术创作的样式或作品、演出实践和文化接受史中的事件和调节因素,而且也包括在历史的种种社会具体联系中形形色色的政治、宗教、哲学、伦理及其它的思想倾向或行为方式,它们对音乐家和音乐家们的音乐思维都有影响。

对西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了解,介绍产生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的社会背景,揭示音乐作品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与审美特征,以及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本质,在把握这种音乐现象自身发展的逻辑关系的同时,来探求它赖以产生的历史环境以及它的发展与人、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西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必然对西方音乐史产生深刻影响,因此,要正确、深刻地掌握、研究西方音乐史,研习西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是必经之路。

鉴于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从音乐这一独特视角可以反映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及其人文精神的特征。在音乐家的作品中感受作品个人风格的同时接受音乐家相关的信息,如时代背景、个性、经历和当时社会对这个作品理解,这样不仅可以通过立足于哲学、社会学的理性观念,剖析音乐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深层次的艺术内涵,还可以通过学科间的融合,使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符合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 阿多诺:《关于音乐社会学的若干观念》,选自《音型》,方德生译。

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七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123页。

3.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隋 欣: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