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历史文化简介 济南的历史

济南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这一时期的遗址全省发现约七八处,其中仅济南章丘就有4处。济南,简称济,是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临黄河,南依泰山。
  济南的历史
  济南历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隋代大佛(位于历城区大佛村,凿山而成,建于隋代,为山东第一大佛)。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
  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舜(约公元前22世纪)曾“渔于雷泽,躬耕于历山”。
  历山即济南市历下区南部的千佛山。
  所以市内还散落有各种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华路”、“舜耕山”等。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代,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
  在城子崖一带,建立了谭国。
  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纣)克东夷时甲骨文卜辞中的“泺(luò)”字即代表今日的趵突泉,从而把济南泉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至3552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
  西周建国后,行分封制,济南地区属齐国。
  此时,谭国仍继续存在。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收有谭国一位大夫所作的讽剌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一篇有关济南的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济南属齐国,济南为齐国之泺邑。
  随后,齐国又把泺邑改为历下,其时著名的齐晋之战,即发生在今济南市北郊马鞍山一带。
  秦: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
  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
  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史记》)。
  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
  济南郡治设于东平陵(今章丘区平陵城)。
  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济南郡置济南国,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济阳以及滨州市邹平县等市县。
  景帝三年(公元前155年)济南王刘辟光谋反被诛,国除为郡。
  西晋永嘉中,移治历城县(今济南市区)。
  东汉,为济南国。
  灵帝时,曹操任济南相,政绩颇著。
  魏晋南北朝时期,济南多处于战乱之中。
  晋永嘉(307~312年)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
  自此,历城便成为济南地区的政治中心。
  南朝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于济南郡侨治冀州,北魏皇兴元年(467年)复名齐郡。
  隋朝开皇三年废郡,改济南郡为齐州,辖历城等10县,治所仍在历城。
  大业初复置齐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齐郡为齐州,次年置总管府。
  贞观元年(627年)撤总管府,贞观七年又置总督府。
  天宝年间先后改称临淄郡、济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齐州。
  宋代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中国为15路,济南属京东路,为齐州(《宋史》)。
  徽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5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始。
  被称为“文学之国”(济南二安)、“富饶之地”,为中国赋税最多的地区之一。
  金仍置济南府,属山东东路,领历城、临邑、齐河、章丘、禹城、长清、济阳7县。
  此时,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元初改为济南路,属元王朝的“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领历城、章丘、邹平、济阳4县及棣、滨2州,棣州治厌次(今惠民县),辖厌次、商河、阳信、无棣4县;滨州治渤海(今滨州市),辖渤海、利津、沾化3县。
  金元之际,济南仍是文化繁荣之乡。
  文学家元好问曾写下“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等颂扬之词。
  明初仍为济南府,属山东布政使司(简称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省治由青州移治济南,济南遂成为山东首府,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司驻地。
  清仍置济南府,雍正二年(1724年)由济南府析出泰安、武定、滨州3州升为直隶州,新泰、莱芜、长清,阳信、海丰、乐陵,商河、利津、沾化、蒲台10县分属3州。
  光绪年间,济南府仍辖有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邑、长清、陵县、德平、平原15个县及德州。
  明清以来,济南府一直为山东的治所所在地。
  1840年**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涌入中国,宰割掠夺,济南亦未幸免。
  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
  城市区域随之扩大,工商各业有长足发展。
  1911年末,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济南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府为道,济南初属岱北道,1914年改称济南道。
  1921年春,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国内建立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之一。
  1928年5月3日,日军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屠杀济南人民1.2万,每年这一天,济南在济南市范围内,包括各区县,都要拉响防空警报,以示纪念。
  1938年,日军侵占济南后,划为11个区,称城内东区、城内西区、城外东区、城外西区、商埠东区、商埠西区、商埠中区、东乡区、南乡区、西乡区、北乡区。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为11个区,总面积177.62平方千米。
  1945年6月何思源秘密入鲁,并在9月1日返回济南。
  何思源返回济南后,先是把远在阜阳的国某党山东省的政府机关迁回济南,接收了国某党控制下的山东日伪政权。
  1948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济南,设立济南特别市。
  1949年5月改为济南市。
  下辖第一至第十一共11个区。
  1950年改为市区6个、郊区5个。
  1951年4月17日,撤销直属乡,设立郊六区。
  1954年合并调整为市、郊各5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共山东省委员会、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山东省人民的政府、政协山东省委员会、济南地方军区和山东省地方军区机关、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均设驻于济南,济南继续保持着山东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
  1991年,设立国家级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年2月,济南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济南文化
  方言
  济南话属北方语言,冀鲁官话石济片。
  而伴随着城区的拓展,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外来人口的拥入,在七嘴八舌的城市语言中,济南的母语正走向消隐。
  以致不少土生土长的济南人都戏称自己所说的不过是“济普”(济南普通话)。
  原汁原味的济南话正成为人们留恋的对象。
  象征
  济南市市鸟——白鹭
  济南市市树:柳树
  济南市市花:荷花
  济南市市鸟:白鹭
  饮食
  济南是八大菜系的鲁菜发祥地,历来传承有序。
  泉城大包:选料精细,做工考究,配料丰富有特色,而且味道醇厚,花色品种多。
  泉城大包97年起就获"中华名小吃"奖。
  名士多烤全羊:泉城“十大名吃之一”,清朝末期即名声大起。
  选梁山1岁青山羊,以祖传秘方烤制,保持原汁原味,色香味俱佳。
  黄家烤肉:济南名吃黄家烤肉起源于章丘,以猪肉为主料,秘方配料,用水果树枝熏烤制成,口味略咸。
  黄家烤肉有两种,瘦肉和五花肉(带猪皮),五花肉肥而不腻,猪皮香脆可口。
  天天炸鸡:泉城“十大名吃之一”。
  工艺精湛、风味独特,得到省内外人士称道和许多留学生的认同。
  奶汤蒲菜:以济南大明湖出产的一种质地鲜嫩、味道清鲜的蒲菜为主料,加奶汤烹制而成,历来被人们誉为济南第一汤菜。
  油旋:济南传统精细风味小吃。
  清道光年间,济南城里就有油旋经营。
  油旋葱香浓郁,外酥内嫩,很受欢迎,流传至今。
  烧烤:回民小区、纸箱厂烧烤、啊里吧吧烧烤、一九烧烤、馕食烤吧、好旺角、良田烧烤、新疆食府、草春堂、紫罗兰烧烤、王舍人、鑫鹏羊倌。
  糖醋黄河鲤鱼:糖醋黄河鲤鱼历来被尊为山东名菜之首。
  济南甜沫:甜沫也叫五香甜沫,其实是咸的,是选用新鲜上好小米浸泡后磨成小米糊,熬煮时加入花生米、豇豆、红小豆、粉条、豆腐皮和菠菜等辅料,以姜葱末“倒炝锅”,加胡椒粉或“五香面”提味儿,并点入少许香油溢其香气。
  小吃
  特色小吃有甜沫、油旋、煎饼、田螺、包子、锅贴、羊汤、烤地瓜、烧烤、买卖茶等。
  史前文化
  济南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这一时期的遗址全省发现约七八处,其中仅济南章丘就有4处。
  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的遗址,已在境内发现8处,是山东省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6100~4600年),各地先民在济南地区的活动更加频繁,因而遗留下来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遗址,其中章丘的王官、焦家,长清的大柳杭,平阴的周河等,内涵丰富,面积广大。
  与大汶口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山东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
  龙山文化于1928年在今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被命名。
  通过对城子崖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发现在龙山文化时期,该处已有一座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城址,其规模居中国已发现的8处同时期城址之首。
  1961年国务院将城子崖遗址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石文化(距今3900~3500年)是山东地区继龙山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夷人文化。
  济南地区已发现该时期遗址达数十处,其中尤以章丘县境内数量最多,城子崖遗址仍是这一期最为重要的遗址。
  遗址上的龙山文化城址之内,存在一个面积17万平方米左右的岳石文化城址,这是国内发现和确定的第一座夏代城址。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