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对国家的大考,也是对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严峻考验。市人大常委会因时因势,及时组成调研组,在刘十庆主任和吴爱玲副主任的带领下,聚焦以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了为期6天的专项调研。调研组提前了解掌握了全市的基本情况,接着深入到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和洪雅县,采取先直奔点位查看实情,再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的形式,共召开了7个座谈会,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和充分的互动交流,掌握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并广泛收集了建议意见。现报告如下: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体情况
(一)建立服务体系。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疾控中心和6个县(区)疾控中心;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39家,设置传染病科3家,独立设置传染病区1家(仁寿县人民医院),规范设置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的19家,县级综合医院、妇幼院100%设置疾控科;全市137个乡镇卫生院,设置了公共卫生科。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网。
(二)强化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东坡区、仁寿县、洪雅县建成省级免规示范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建成规范化接种门诊,进一步规范疫苗采购、管理和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单苗报告接种率均保持在95%以上。
(三)加强监测预警。建立了上联国家省、下联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全天候24小时开展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处置工作。
(四)强化重大传染病防治。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多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艾滋病发现率、治疗率、治疗成功率达到省定目标,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遏制;血吸虫病全市达到传播阻断标准,洪雅、丹棱、青神达到消除标准。
(五)强化健康宣传教育。狠抓健康教育与促进,普及防病知识,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健康促进示范点创建,开展健康素养水平监测分析等工作,广泛利用新兴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宣传。
(六)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发生以来,市政府科学有效有序应对,取得了抗击重大疫情的阶段性胜利。我市确诊病例数在全省排名第16位,无医务人员感染、无安全事故发生,目前8例确诊病例已全部治愈出院,无重症、无死亡,无新增病例。
二、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
(一)防治体系不健全,技术支撑能力不强。一是疾控机构等级低,检验检测能力弱。市疾控中心、仁寿县疾控中心为二级甲等,东坡区、彭山区、洪雅县、青神县疾控中心为二级乙等,丹棱县暂未评定等级。各疾控机构普遍存在设备缺失、老化陈旧、配置标准低的情况,检验监测能力较弱。二是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救治能力弱。我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68张,低于全省平均7.57张,较成都市9.12张差距较大;全市无传染病专科医院,无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医疗机构传染病救治条件差,除仁寿县外,其他县级综合医院均无独立传染病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救护车和影像检查设备严重缺乏,13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仅有47辆可正常运转的救护车和3台CT,多数基层(社区)医院均无规范化发热门诊。三是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不合理、数量不足。如东坡区中心城区有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40万,无法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要。四是信息化短板突出。目前我市仅有国家专报系统,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处于空白,流调溯源难度大、资源共享不充分。医疗机构信息孤岛化、碎片化现象明显,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全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尚未启动建设,卫生信息化落后于全省多数市州。
(二)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一是全市7个疾控中心核定人员编制标准为472人,实际核定编制424人,实际在编387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编制数3788人,其中在编在岗3019人。我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6.06人,全省平均7.22人,较成都市11.32人存在较大差距。医疗机构传染病救治人员、公卫医师严重不足,专职传染病防治人员大都由护理人员担任,不能满足重大疫情救治需求。二是全市疾控中心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仅1人,本科学历占比35.4%,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12.9%,无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80%、低于85%要求,仅东坡区就缺27名;具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人员占比18.42%、低于40%要求;检验人员占比19.9%、低于30%要求。全市仅有呼吸科医生74人、感染科28人、重症科27人、专职院感防控45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均仅有公卫医师0.34名。
(三)保障不充分,应急储备不足。一是东坡区、丹棱县、青神县疾控中心本级财政预算未逐年递增,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疾控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维护方面未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二是疾控机构人均绩效相比同级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中从事公共卫生人员人均绩效相比临床医务人员差距较大,公卫人才引进难、流失严重。三是应急物资保障机制不健全,物资储备不足,应急装备配置不全、更新补充不到位,直接制约各类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高效处置。
三、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认识,进一步落实政府公共卫生职责。要始终坚持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把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各级政府的基本民生、底线民生来抓。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职责任务,进一步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理念,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保障和推进力度,不断提升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统筹规划,全面升级软硬件建设。一是加快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疾病防控水平。全力推进市疾控中心整体迁建PPP项目建设进度,并按三级甲等标准建设;加快推进眉山天府新区疾控中心新建、东坡区疾控中心迁建、仁寿县疾控中心扩建项目,其他疾控中心实施提能升级改造。对照等级评审设备配置标准,完成市疾控机构中心139台件、县(区)疾控中心469台件设备配置。二是加快推进防疫救治体系建设,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规划设置市传染病医院,启动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建设。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规划设置独立的传染病病区,配备负压救护车、负压病房、ECMO等必要设施设备,提升危急重病救治能力。三是加快推进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当好群众健康第一道守护神。严格按照3-10万人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布局,增设8个社区服务中心(东坡区5家、彭山区1家、仁寿2家)。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预防接种门诊改造提升工程,实现专用急救车全覆盖,提高基层预检分诊能力,筑牢基层公共卫生网底。四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院前急救指挥平台、市中心血站智能血液储存系统和“智慧卫生”项目,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网络,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远程会诊等功能。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培训机制。一是严把准入关口。充分发挥医疗和疾控机构选人用人自主权,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准入,优化疾控机构人员结构,提升专业人员占比。二是配套激励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人才。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和自主分配权,提高传染病防治津贴等,激发人员活力。三是完善培训机制。建立市级学科带头人选拔评选机制,培育公共卫生领域学科带头人。拓展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探索赋予公共卫生医师传染病预防控制、常见慢性病管理、健康体检与指导等处方权,打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人员柔性双向流通通道。大力加强医学科普,培养一支基层“治未病”的巡讲队伍,普及健康基本知识和要点,让老百姓少生病、少生大病。
(四)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一是持续增加财政投入。要充分评估我市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形成财政投入预算长期计划,足额保障人员经费、运行经费及专项工作经费,足额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维护、人才培养等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相关经费。二是抢抓项目编报。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抓紧对接国家政策支持导向,把握好中央和省上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方面投入的重点,有针对性编报项目,并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三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医疗卫生系统做好平常应急物资储备,以满足较大、一般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需要。同时,政府应建立应急物资储备长效保障机制,做好战略储备,以应对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