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党组织问题及对策建议

两新党组织问题及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两新"组织迅速发展,"两新"组织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新领域也在探索中开展。下面来看两新党组织问题及对策建议。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来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党建工作重视不到位。表现在有的企业主对开展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清、支持力度不够、动力不足,存在重经营发展、轻党建工作的问题,企业主以发展经济效益为目标,党建工作可有可无的思想还存在。

(二)党员队伍基础太薄弱。因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运行的周期性等原因,“两新”组织党员多为季节性或周期性务工人员,且多数党员属于兼合型党员,党员组织关系基本都在户籍所在地,基本都在组织关系所在地参加组织生活。

(三)党员教育管理不全面。受资金、时间和场所的限制,“三会一课”等党组织活动往往难以正常开展,有些“两新”党组织常年不开展活动,有些党员隐瞒党员身份,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党费、不接转组织关系,而“两新”党组织又缺乏有效的约束、管理手段。加之从业党员构成复杂,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单一、效果还不够明显。

(四)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两新”党组织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的不够紧密, “引导、凝聚、带头”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好,党员在职工中占的比例较少,党务工作者多为兼职,即使有专职党务工作者也存在缺乏工作经验,党务工作不规范,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

(五)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对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没有形成有效地制度体系和完善的工作机制,来充分调动“两新”组织加强党的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疲软”状态。

对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抓宣传,力促党建效益共赢。针对有些非公企业存在“重生产经营,轻企业党建”的思想状况,要在广大私营企业中广泛宣传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使广大私营企业主深刻领会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力抓手。要从指导思想上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小圈子,确立“围绕生产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经营”的大循环思路,把着力点放在支持和促进非公企业生产经营上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形成经济效益和党建工作“双赢”局面。同时,通过设立“两新”党组织微信公众账号等方式,有效地宣传党建动作动态,进一步扩大“两新”组织知名度。

(二)抓规范,夯实党建工作基础。落实县非公企业党委、县社会组织党委和有关部门单位的责任,持续做好党建指导员选派工作,对人员有变动的及时调整补充,确保党建工作指导员全覆盖。同时,充分发挥好党建专干作用,加强教育培训、日常管理、业绩考核,为推进“两个覆盖”提供人力保障。积极开展“双培”、“双找”活动,强化党员发展工作,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增加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话语权”;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督促“两新”党组织建立党员信息管理台帐,切实做好流动人员中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认真解决“隐型” 党员问题,使每个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管理,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促进党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抓活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1+1爱心帮扶”、“学习十九大知识竞赛”等活动,确保党组织、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位,提升“两新”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持续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创建、巩固力度,努力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培育成县、市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注重加强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力度,形成以点带面、点面互促、协同推进的局面,进一步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两新”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四)抓规划,实现工作整体推进。制定好非公党建工作的全面发展规划,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非公党建工作的交流,定期召开交流会,促进共同发展;继续把提高党组织覆盖率作为政治任务,采取片区联建、行业共建、派驻帮建、挂靠组建、市场合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指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把学习教育与生产经营融合起来,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上抓落实。同时,加强“两新”组织之间党建工作的学习与借鉴,工商和民政部门要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非公党建工作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

(五)抓机制,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用严格科学的制度规范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调动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推进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增强企业党组织服务企业科学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两新”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很多部分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