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西贵溪方言属于赣方言鹰弋片区,通过调查、描写、分析等研究方法可以列出贵溪方言亲属称谓,从而发现其特点,反映出当地的语言文化。
【关键词】亲属称谓 贵溪 方言
亲属称谓是对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包括有血缘关系的和无血缘关系但是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把贵溪亲属称谓按照父系长辈、母系长辈、夫系亲属称谓、妻系亲属称谓、同辈和晚辈分类研究,是很好的方式。
一、贵溪方言亲属称谓词
父系长辈——爷爷之父(曾祖父):老祖祖;爷爷之母(曾祖母):老嫲嫲;父之父(爷爷):祖祖;父之母(奶奶):嫲嫲;父亲(爸爸):爸爸;父之兄(伯父):伯伯;大伯之妻(伯母):姆姆;父之弟(叔父):椒椒;叔之妻(叔母):□[ʨiɛ]35[ʨiɛ]35;父之姐妹(姑妈):大/小姑姑;姑妈之夫(姑父):大/小姑父。
母系长辈——外祖父之父(曾外祖父):老外公;外祖父之母(曾外祖母):老外婆;母之父(外祖父):外公;母之母(外祖母):外婆;母亲(妈妈):□[ən]妈;母之兄弟(舅舅):大/小舅舅;舅之妻(舅妈):大/小亲亲;母之姐妹(姨):大/小姨;姨之夫(姨夫):大/小姨父。
夫系亲属称谓——夫之父(公公):祖祖;夫之母(婆婆):嫲嫲;夫之兄(大伯哥):霞[xA]214伯;夫之弟(小叔):霞[xA]214叔;夫之姐(大姑姐):霞[xA]214姐;夫之妹(小姑子):霞[xA]214姑。
晚辈——儿子(儿子):崽;儿子之妻(儿媳):新妇;女儿(女儿):姩;女儿之夫(女婿):郎;儿子之子(孙子):孙哩;孙子之妻(孙媳妇):孙新妇;儿子之女(孙女):孙姩哩;孙女之夫(孙女婿):女孙郎。外孙之妻(外孙媳妇):外孙新妇;女儿之女(外孙女):外孙姩;外孙女之夫(外孙女婿):外孙郎。
(备注:表中所采用的音标是国际音标,对于有音无字的字用“□”表示。括号内是普通话,冒号后是贵溪话。)
二、贵溪方言亲属称谓的总体特点
1.贵溪方言遵循了汉语的基本规则。首先,在性别上做到了区分。贵溪方言在每个称谓中分出了男女不同的两个相对应的称呼,像公对婆、孙哩(孙子)对孙姩哩(孙女)等。第二,在辈分上有所区分。贵溪方言长幼上区分很细致,层次清楚,在祖、父、子、孙上清晰明了。像祖祖、爸爸、崽、孙哩等等都能看出辈分不同。即使在同个辈分也会按年龄区分开。第三,同一辈分同一性别做了区分。像父系伯伯、姆姆,母系的大舅舅、大姨等。第四,以父系为中心的宗族观念。从父之兄为伯伯,父之弟为椒椒,而母之兄弟都为舅舅,只是分大小不同。这些都和汉语基本规则一致。
2.存在部分古代词语。比如用新妇指媳妇,“新妇”最早用于先秦时期,指“新嫁娘”,如《国策·卫策》:“卫人迎新妇”。到汉代后就指“儿媳”,《何进传》:“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同样的还有用椒椒指叔叔,用姆姆指伯母等等。
3.背称与面称的区别。贵溪方言中也有背称和面称的区别,如“崽”、“姩”等一般都是背称。还有“弟弟”称呼为“弟郎”或“□[sA]51弟”,前者是背称,后者是面称。像“弟新妇”、“孙新妇”等都是背称。
三、貴溪方言亲属称谓的构词特点
1.附加式,如称谓词加“老”,像“老祖祖”、“老嫲嫲”,这是代表辈分大、年龄大。
2.复合式,如称谓词前加“大、小”,表示排行,像“大舅舅”、“小舅舅”。还有称谓词前加“外”,用在母亲娘家人亲属称谓中,如“外孙”、“外孙新妇”、“外孙郎”等等。
3.重叠式,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如“姆姆”、“椒椒”等。这样的称谓表现出一种亲切的感觉。
4.语素顺序。有排行+称谓,如大舅舅。也有特别的,如“女孙郎”是指“孙女婿”等等。
四、贵溪方言亲属称谓的语用特点
从他称谓。它的分类一般都是从父/母称谓、从夫/妻称谓、从子/女称谓等等。贵溪方言亲属称谓也一样。像从子/女称谓,孩子们称父之父为“祖祖”,称父之母为“嫲嫲”,而在夫系亲属称谓中,老婆称夫之父也称为“祖祖”,称夫之母为“嫲嫲”。从夫/妻称谓也有,一般多是面称时表现多些,像老婆称夫之兄时会随着其称呼为“哥哥”,称其姐为“姐姐”,这个是从夫称谓,从妻称谓也是一样。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贵溪方言亲属称谓有它自己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不断进步,贵溪方言亲属称谓也有慢慢与普通话融合的现象,特别是晚一辈的年轻人,因为计划生育等原因,兄弟姐妹慢慢变少,使得下一辈的亲属减少,自然使用该亲属称谓的概率变低。再加上普通话的推广,家长在带领小朋友叫亲戚时部分已经用普通话来称呼。这些称呼伴随着他们长大,时间久了,贵溪方言亲属称谓慢慢就会淡化。在这次家乡方言亲属称谓调查过程中就有部分陌生的亲属称谓,平时没有注意,一调查才发现许多称谓都没有使用过了,可以看出新词与旧词的过渡。还有的是把亲属称谓改成普通话的词,用贵溪方言来发音,像哥哥、姐姐之类的。总之,贵溪方言亲属称谓受普通话的影响较大,与其联系越来越紧密。
参考文献
吉常宏2001《汉语称谓大词典》河北教育出版社。
袁庭栋2007《古人称谓》山东画报出版社。
陈芳2011《客赣方言亲属称谓比较研究》广西大学。
(通信地址:530299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合兴路3号广西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