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希望通过在对撞机内实现极高能级的粒子对撞,模拟出与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初状态类似的环境,从而对宇宙起源和各种基本粒子特性展开深入研究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3月30日实施总能量达7万亿电子伏特的质子束流对撞成功,意味着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方面又迈进重要一步。
这次对撞是迄今为止实施的最高能级的质子流对撞试验,完成对撞将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时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报说,科学家希望通过在对撞机内实现极高能级的粒子对撞,模拟出与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初状态类似的环境,从而对宇宙起源和各种基本粒子特性展开深入研究。
LHC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位于日内瓦附近、瑞士和法国交界地区地下100米深处的环形隧道内,隧道总长约27公里,隧道内安放了四个探测器,即紧凑缪子线圈、超环面仪器、底夸克探测器和大型离子对撞机。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设计,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建设。中国则参与了所有四个探测器的建造和实验。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陈和生说,中国在这项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都为这项研究付出了各种努力,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另据陈和生表示,已加入全球LHC的实验数据分析网格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计算中心,可以为
中国物理学家和世界各国的物理学家提供一个连接全球的全功能网格计算环境。
太空飞机2个小时到达世界任何角落
美国空军准备在4月19日发射太空飞机,这款太空飞机可以在2小时之内将你带到世界任何角落,美国《大众机械》杂志报道称。
这款被称为“X-37B”的太空飞机正在实验无人驾驶,它在自动着陆前将绕地球飞行数圈。它的设想由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罗斯福一拉方坦特2002年最早提出。
事实上,美军太空作战平台的构想,属于美空军太空飞机计划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果太空飞机能试验成功,它会将美国海军陆战队“先发制人”的口号发挥到极致一2小时内将海军陆战队队员运往世界任何地方,并在完成任务后再将他们送到安全地点。
太空飞机的研制,得到了不少美国企业和专家的支持。2009年,美国国家太空安全办公室与空军安全力量中心在得克萨斯州拉克兰德空军基地联合召开会议,美国政府官员和私营企业家即纷纷提出有助于该计划开发的新技术。
但是,五角大楼明确表示,不会给该项计划的开发提供一分钱,甚至也没有给它提出正式标准,
而制定太空飞机路线图的国家太空安全办公室也未在正式文件上签字。
行星反向公转传统理论被颠覆
美国《科学日报》4月13日报道称,天文学家发现了9颗新的“凌日”系外行星,其中有6颗行星的公转方向与其主恒星的旋转方向相反,这与太阳系中行星与恒星运转规律完全相悖。
之前行星被认为是在围绕年轻恒星旋转、由气体与星尘组成的圆盘中形成。传统理论认为,这种原始的行星圆盘与其主恒星的旋转方向一致,而且直到现在天文学家仍然还预计,它们都沿着与其主恒星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公转,这是太阳系行星的公转方式。
“这个最新结果的确挑战了传统的行星理论,即行星的公转方向应当始终与其主恒星的旋转方向一致。”圣安德鲁斯大学教授安德鲁・卡梅伦说。
近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皇家天文学学会全国天文学会议上,卡梅伦报告了这个最新结果。
据报道,由瑞士日内瓦天文台的一名博士生阿莫里・特里约和其他两个同伴一起,领导了一个观测活动的主要部分。
对于发现研究者认为,这将成为抛向系外行星研究领域的一颗重磅炸弹。
目前,针对该项研究的9篇论文在皇家天文学学会全国会议上发布,其中4篇使用了欧洲南方天文台设备收集的数据。也是在这个会议上,该研究团队获得了英国皇家天文学学会团队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