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党史教肓学习个人心得体会精彩范文

     建党100年,发展实不易;怜惜民生苦,可叹国力艰;思想求解放,科学求发展;改革寻突破,开放谱新篇;风雨中特路,走出天地宽。以下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领导干部党史教肓学习个心得体会精彩范文。
 

领导干部党史教肓学习个心得体会精彩范文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肓活动以来,本人通过个人自学、集体统学、现场教学、聆听专家讲学等方式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书籍,现场参观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搏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感悟多多,收获满满,真切的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感天动地、令人景仰,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

  01 要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牺牲精神。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靠的就是困难面前永远不低头,烽火连天中前仆后继,为民族独立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顽强牺牲精神。目前,我们南充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进则宏图大展,退则万劫不复。此时,我们最需要就是这种不畏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使我们从艰难困苦的昨天走到风光无限的今天,也一定能使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02 要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公、服务人民的公仆精神。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催人奋进,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人民服务”,无不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越是深入学习,就越能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人民江山来之不易;越是触摸历史,就越能知道绝处逢生因为什么,革命胜利依靠什么,继续前进需要什么。今天,面对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感受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艰险。因此,要发扬和传承公仆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民之所盼,我之所为,民思我想,民困我帮,以德服众,用情慰人,甘当艰苦奋斗的老黄牛,一心为公的拓荒牛,公正无私的孺子牛,用实际行动为新时代新征程新奋斗服务。

  03要 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就是一部伟大精神的锻造史。从“南陈北李”宣传共产主义到上海、浙江建党,从大革命低潮到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从井冈山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创立到纵横十一省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现行标准下的全民脱贫、全面小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多少个前无古人的第一!这种第一的首创精神,震古烁今,历久弥新,令人感受信仰之力,理想之光和奋斗之艰,永远激励着我们风雨无阻,坚毅前行,不断开创历史新伟绩。

  04要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

  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到被迫藏身深沟山谷,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到解放全中国,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大业,我们要懂得回望过去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前行。

  我作为一名受党多年教育培养的党外领导干部,“不忘初心、永跟党走”是我根本的政治遵循,也是我做人的本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

  一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团结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

  引导广大民建会员和政协委员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决维护中共的执政地位。继承和发扬民建与中共风雨同舟、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自觉贯彻中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真正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扎根于广大民建会员和政协委员的思想深处,切实承担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的政治责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要发挥特色优势,积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立足参政议政优势领域,积极为助推发展、加快建设献智出力。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认真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充分利用好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等各种渠道,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要求,调动民建会内外力量积极参与助力脱贫攻坚巩固、助推乡村振兴作出民建人应有的贡献。

  三要学习借鉴执政党建设经验,努力加强本会自身建设。

  作为参政党,民建要与时俱进,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认真学习借鉴执政党建设经验,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始终跟上时代潮流,适应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要求。要着眼于提高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合作共事、解决自身问题“五种能力”,始终坚持“三个与时俱进”的参政党建设发展规律,大力倡导、培育和践行“爱国、民主、建设、团结、创新、奉献”的共同价值理念,坚持思想建会、人才强会、特色立会、制度治会,切实提高会的整体素质,强化会的整体功能,推动民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