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11月27日,党中央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战略目标。20xx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中的农信力量。
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金融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实体经济。人民银行始终把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民生工程。农信机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好金融精准扶贫的力行者、示范者。
书写高质量农信扶贫答卷
5年来,农信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强化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积极践行“金融扶贫攻坚、信合一马当先”的庄严承诺,发挥传承“背包精神”,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坚持制度先行,完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坚持多措并举,集聚行业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创新金融产品,改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环境,将金融力量和金融活水灌注到贫困村、覆盖到贫困户、惠及到每个人,充分彰显脱贫攻坚中的农信力量。
扛起责任担当 金融扶贫显成效
农信机构强化使命担当,坚守“三农”定位,主动作为,精准施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交上了一张高质量“答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xx年末,农信机构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超1万亿元,累计支持近1,000万贫困户;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近4,000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超过900万户贫困人口增收。支持800余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余家农信机构因金融扶贫工作精准有力、成效凸显获得省部级、国家级荣誉表彰,还涌现出许多金融扶贫工作的先进事迹和个人。
加强顶层设计 金融扶贫有高度
农信机构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结合工作实际,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完善金融扶贫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有力保障精准扶贫落实到位。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专设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扶贫工作部门或工作专班,落实省区市农信社、农商行“一把手”亲自抓、法人机构“一把手”负责制,形成省、市、县联动的工作模式,层层分解、任务到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通过座谈会、调度会、分享会、培训、现场检查督导等各种形式,传达落实政策,研究部署工作,加强组织协调,有效促进金融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抓好制度保障。注重发挥制度对扶贫工作的引领作用,以制度明导向。根据中央及省区市扶贫工作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印发各类金融扶贫工作方案、行动计划、指导意见、通知等制度文件近220份,明确目标任务,列出重点举措,细化实施步骤。每年结合脱贫攻坚新形势和新要求,及时出台各类规范性文件,为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是完善激励考核。将金融扶贫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大考核评估和工作督导力度,推行激励约束、尽职免责制度,与业务工作同安排部署,同考核奖惩。通过进企业、访农户、摸情况、问需求,指导基层行社全力做好扶贫贷款投放工作,提高扶贫贷款的不良容忍率,充分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让信贷人员减轻思想压力,敢放贷、愿放贷,确保各项金融扶贫政策落地实施。
打造农信扶贫特色模式
农信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明方向、抓重点、重创新、优服务,用好金融扶贫政策,用准金融扶贫工具,推出金融普惠产品,通过扶贫小额贷款、精准定点帮扶、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双基联动、实施产业扶贫和电商扶贫等一系列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在实践探索中形成具有农信特色的金融扶贫经验做法,促进金融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
靶向发力 扶贫小额信贷为贫困户致富“造血”
扶贫小额信贷是农信机构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最具特色的“名片”。农信机构坚持信用先行、产业带动、信贷助力,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与地方政府联动,全力打造“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基准利率放贷、免抵押免担保、财政全额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按照应贷尽贷、精准放贷的原则,将信贷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户倾斜,着力构建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快车道和直通车,切实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的满足率和覆盖面,累计向超过900万户贫困户投放扶贫小额信贷近4,000亿元,助力贫困户发展生产经营,增收脱贫,持续不断地为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
宁夏黄河农商行创新推出“信用+产业+金融”的“盐池模式”,专门为贫困户定制诚信度占60%,家庭收入占30%,个人基本情况占10%的“631”评级授信标准,贫困户仅凭个人信用就可获得贷款,该模式于2017年2月被国务院扶贫办正式推广到全国。山西、湖北、江西、广西、云南、青海、陕西、新疆农信对贫困户资料收集、建档评级和授信实现100%全覆盖,广西农信是该区唯一实现全覆盖的金融机构。产业带贫是脱贫帮扶的重要手段,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山东、河南、福建、广西、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农信,以及宁夏黄河农商行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将扶贫小额信贷与产业信贷有机结合,走出“依托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脱贫富民之路。创新推出百余款小额扶贫信贷产品,山西农信研发推出“脱贫贷”卡,广西、贵州农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打造精准扶贫“致富贷”、“特惠贷”,确保贫困户贷得到款、享受到政策红利。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农信,以及宁夏黄河农商行简化业务流程,推出“线上办贷”,让贫困户疫情期间减少聚集,足不出户在线申贷、用信、还款。黑龙江、江苏、湖北、广西、贵州农信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投放总量的95%以上,为贫困户“减负”、“致富”提供金融支持。20xx年,湖北农信在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不利环境下,依然向全省16.52万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7亿元。山西、湖南农信扎实做好贷款贴息、风险补偿、数据统计等工作,深化扶贫小额信贷配套措施。
支付普惠 打通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
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金融扶贫的重要载体。农信机构深入践行普惠金融理念,通过设立惠农支付点,布设电子机具,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方式,加大金融资源在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延伸金融服务网络,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拓展支付服务范围,形成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机具、人人有服务的多层次、立体化、广覆盖的金融服务格局。据统计,部分农信机构在全国各乡镇、村等共设立11.85万个金融服务站、助农和便民服务点等,布设POS、ATM等自助设备及机具11.22万台,有效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解决农村基础支付“最后一公里”问题。
浙江农信实施“金融便民”工程,推出金融便民服务点升级版——丰收驿站,村民在家门口就可办理涵盖“金融、电商、物流、政务、民生”五位一体的多项业务。贵州农信将信合村村通、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金融夜校服务融入脱贫攻坚。全省1.7万个“信合村村通”便民服务点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联通全国”的金融服务网络体系;1,549个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进村入寨为老百姓办理开户、转账等业务,把营业柜台搬到农户家门口;“金融夜校”利用农户晚间休息时间普及金融知识、专业技术和致富信息,全省累计举办8.47万余场次,培训人数达180.35余万人次。宁夏黄河农商行投入资金2.24亿元,在2,132个行政村设立便民金融服务点2,345个,农民可享受部分业务办理“零费用”的优惠政策,在全区率先实现村级便民金融服务全覆盖。
深化合作 多措并举共建农村信用工程
农信机构创新扶贫思路,强化扶贫措施,与各地扶贫办、乡(镇)、村两委联手,通过“双基联动”、“整村授信”等多种方式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实施评级授信,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双基联动”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农信社的深度合作,将政银双方作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实施主体,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构建“农信社+村两委+贫困户”的服务模式,尤其在贫困户信息采集、入户调查、评级授信及贷款发放与清收等方面加强协作,切实做到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使用对象精准、利率优惠、流程匹配、模式多样、风险可控、群众熟知,精准破解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双基联动”开创了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依托基层党组织,搭建了为农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新平台。二是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信息、组织、行政资源优势与基层农信社的资金、技术和风险管理双重优势,促进资源对接和整合。三是实现了多方共赢,通过“双基联动”,基层党组织服务农民有了新抓手,基层农信社开展金融服务有了新平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有了新突破。截至20xx年末,河北、陕西、青海农信,宁夏黄河农商行共为731万贫困农户建档,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增加支农信贷投放。
倾注全力 真帮实扶“滴灌式”定点扶贫
农信机构强化党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地方政府定点帮扶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充分发挥农信网点众多、扎根基层的行业优势,建立健全长效帮扶工作机制,明确定点帮扶总体目标和帮扶措施,多方动员协调,充分运用金融资源和平台优势,选优配强扶贫干部驻村,通过信贷扶贫、产业扶贫、人才帮扶、资金捐赠、教育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等“多位一体”的扶贫方式,用心、用力、用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5年来,农信机构累计派出驻村干部员工7,029名,帮扶1,314个贫困村、10.05万户贫困户,投入帮扶资金8.72亿元。
北京农商银行针对全市234个低收入村,投入资金648万余元,设立乡村便利店99家、助农取款服务点37个,服务客户数万人。聘请村民担任乡村便利店指导员,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低收入家庭脱低。天津农商银行将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定期深入3个困难村开展普及金融知识、防范金融诈骗等主题宣传活动,受益群众达1,600余人次。浙江农信积极参与东西扶贫协作工作,仅省农信社2019-20xx年就为结对的四川省万源县6个村提供帮扶资金600万元,为内蒙古察右后旗捐赠155万元。江苏农信捐赠1,080万元组织开展扶贫助学工程。为农户和涉农企业直播带货5.3万件、295万元。大力支持“地摊经济”,创新推出地摊贷专项产品。四川、福建农信打造“金融+电商+农副产品+扶贫”的助农新模式,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福建农信依托“福农e购”电商平台,发挥线上“扶贫超市”作用,累计销售农副产品128,604件,销售额423.86万元。新疆农信22个包联督导指导工作小组按季奔赴南北疆各行社开展工作;2018年以来,为南疆四地州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578.62亿元,用于支持和田种养殖业、喀什特色林果业、阿克苏纺织业等领域。
当好农信扶贫“排头兵”
农信机构肩负着“为农服务”的光荣使命,始终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以毫不松懈的韧劲,积极参与农村金融扶贫。扶贫小额信贷突出精准投放,充分发挥金融活水作用;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加大对接力度,推动对口结对帮扶,实现“滴灌式”精准扶贫;夯实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金融扶贫特色产品,提升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水平,使精准扶贫体现农信特点,彰显农信价值,展现农信担当,青海、内蒙古、湖南、安徽、甘肃农信共5家单位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吉林、宁夏农信2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青海农信通过双基联动、整村授信、定点帮扶、产业发展、政策宣传、风险防控等多种措施充分发挥精准扶贫主办银行职能,巩固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扶贫小额累放额、余额均占全省95%以上,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搜集基础信息资料、评级、授信“三个100%”,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内蒙古农信创新推出4类脱贫攻坚信贷服务模式、12款脱贫攻坚专属信贷产品,实现扶贫小额信贷“能贷尽贷”。积极与各地扶贫主管部门合作,全区93家法人机构中71家与地方扶贫部门签订扶贫小额信贷合作协议,签约率达到76.34%,有效推动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402.55亿元,支持44万户贫困户、98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78%。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5.55亿元。
湖南农信实现扶贫小额信贷全省全覆盖,在全省192.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中,对191.5万户进行评级,评级比例达99.6%;170余万户通过评级获得授信,授信比例为88.42%。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74.37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50余万户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增收脱贫。累计支持扶贫产业链带动项目1,080个,累计投放贷款315亿元,带动20余万贫困人口增收。
安徽农信在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中紧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组织指导全省83家农商银行,结合本区域和贫困户实际,持续创新深化“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和“一自三合”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在信贷政策、帮扶模式、产品与服务创新等方面主动开拓创新,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甘肃农信因地制宜推出“一户一策、固强补弱、冲刺清零”十二字要求,一以贯之探索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累计向“两州一县”和省列18个深度贫困县发放贷款1,097.89亿元,向3,720个贫困村发放贷款35.8亿元。着力打造双轮驱动、分层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在全省创建信用乡(镇)280个、信用村4,626个,设立以“三农终端+惠民终端”为主渠道的助农取款服务点11,459个,惠及全省85.8%的行政村和89.9%的农牧民;设立以“服务室+银行终端、移动支付、扶贫点、农村电商”等多种模式的农金室11,677个,惠及全省72.64%的行政村。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艰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农信机构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总结助力脱贫攻坚的思想理念、方法制度、融资模式、成功路径,借鉴运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领域,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积极融入、全力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加强政银合作,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是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的共同目标。农信机构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对接。坚持规划先行,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主动参与政策制定和地方相关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做好配套系统性金融服务规划,深入挖掘银政合作机会,提高响应速度和服务效率,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动力和能力。
贯彻“优先发展”理念,全力做好支持和服务。在战略制定、经营决策等方面,充分体现农村金融支农支小服务定位。在各类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支农支小,更大力度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业发展,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大力度支持乡村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更大力度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助力更多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更大力度支持稳产保供,加大对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的信贷支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突出主责主业,加大融资支持。把加大涉农贷款投放作为接续乡村振兴、助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金融普惠,着力解决农村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力度,继续提升涉农贷款比重,推动信贷向边远地区、城镇居民和小微企业延伸,降低“三农”客户贷款成本。重点做好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帮扶带动,进一步做好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实现长效稳定脱贫。借助大数据和智能风控技术,创新业务模式、改进业务流程,促进申贷、借贷、还贷线上化。积极适应新的政策要求和市场环境,强化县域资源统筹,不断创新支持乡村振兴的融资政策、产品和服务。
积极发挥优势,全面提升金融数字化服务水平。以推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持续丰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的支付结算、信贷、理财等功能,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线上化水平。以深化农村移动金融服务为抓手,全面推动医疗、教育、出行等领域数字化支付,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智能化水平。支持民生工程,认真做好政府公共服务代理工作,拓宽代理范围,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综合化水平。持续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