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词缀“吧唧”的研究

摘要:“吧唧”是东北方言中经常使用的形容词后缀,由此构成的方言词极其丰富。本文认为“吧唧”词缀化的原因与东北人的语言风格和口语习惯有关,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研究了“吧唧”的构词特征、语义特征及表现出来的色彩特征。

关键词:东北方言词缀研究

东北方言词缀十分丰富,其中,“吧唧”是使用频率很高而且极具地方特色的一个词缀。由“吧唧”为词缀构成的东北方言词极其丰富。如:

1.表状态的

糊了吧唧、稀了吧唧、湿了吧唧、粘了吧唧、抽了吧唧、抽抽吧唧

2.表形状的

圆了吧唧、扁了吧唧、长了吧唧、瘪了吧唧

3.表人或动物的

虎了吧唧、二了吧唧、傻了吧唧、土了吧唧、磕碜吧唧、可怜吧唧

4.表感觉的

黑了吧唧、臭了吧唧、酸了吧唧、涩了吧唧、软了吧唧、渣了吧唧

“吧唧”是东北方言中的特有词缀,广泛应用于东北人的口语交际中。无论其在构词还是表意方面,都独具特色,方言色彩极为浓厚。

一、“吧唧”词缀化的原因分析

在现代汉语中,“吧唧”是个象声词,指吃饭时弄出的不雅响声,即吧唧嘴。例如:“人长得很端正,很漂亮,就是吃饭吧唧嘴”。有时还用来表示其他的声响,如:“他吧唧一声摔倒在地”、“他冒雨光着脚吧唧吧唧地在地上走”。

在东北方言中,“吧唧”的使用范围扩大,更多时是粘附在词根上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原有的语素意义完全虚化,转化成为词缀。究其词缀化的原因,主要与东北人的口语习惯和语言风格密切相关。东北人以豪爽、直率、诙谐幽默著称,说话也讲究绘声绘色,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日常交往中,东北人善于追求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善于运用夸张渲染的词语传情达意,表达思想感情,以达到理想的言语效果。

1援东北人喜欢使用象声词。在东北方言词中,有很多词都是从摹绘声音的角度构成的,例如:

呱嗒板儿:木板拖鞋。从穿木板拖鞋走路时的声音得名。

嘎嘎新:簇新。用数点纸币时发出嘎嘎的声响来形容纸币之新。

嗡嗡的:意为人多声杂。用蜜蜂群震动翅膀集体工作的声响形容人之众。

“吧唧”摹拟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熟悉的声音,因此,当人们在任何想借用声音来绘声绘色地表达某种感情的时候,便会信手拈来,摹绘“吧唧”这个最熟悉的声音来构词。因此,在众多的象声词中,“吧唧”的使用频率最高。

2援东北人注重体现语言的节奏感。从语音学的角度来说,汉语宜于用偶数来组合,所以大多数词语是两个音节或四个音节。四音节词音节匀称,更富有节奏感,如同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生动悦耳。按照这样的语言习惯,东北人在使用某些单音节或双音节词时,充分发挥词缀具有调配音节这一功能,频繁使用“吧唧”,构成诸如“傻了吧唧”、“虎了吧叽”、“磕碜吧唧”等大量的四音节词。

3援东北人注重渲染语言的感情色彩。不论是褒还是贬,东北人都力求表达极致的感情色彩。比如常用“相当的好”、“关系刚刚的”、“贼恶心”这样的词语来极力渲染“好”或“不好”的程度。“吧唧”这个象声词是摹拟“吧唧嘴”的不雅响声,人人都厌烦这种声音。因此,在表达某种不喜欢或不满意的情感时,东北人便在语言中频繁使用“吧唧”构词,以增强贬斥意义,表达更深层次的感情色彩。

在词汇系统内,促使词根词缀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高频使用。当“吧唧”这个象声词满足了东北人的口语习惯,被粘附在词根上频繁使用后,就会使自己原有的语素意义弱化或完全虚化,只具有某种抽象的语素意义和语法意义,最终变成了词缀。

二、构词特征

1.“吧唧”一般都粘附于形容词后面,位置固定,只做形容词的后缀。在诸多以“吧唧”为后缀的东北方言词中,词根基本都是形容词,而且以单音节形容词居多。至于类似“事儿了吧唧”、“二了吧唧”、“虎了吧叽”、“贼了吧唧”等方言词,词根“事儿”、“二”、“虎”、“贼”在东北方言中表达的都是形容词的意思,“吧唧”同样也是形容词词根的后缀。

2.不改变词的类别。也就是说,“吧唧”做形容词后缀后,通常这些做词根的形容词可以单说,如果没有后缀也是形容词,但加了后缀后,能够更直接地表示事物发生了某种性状的变化,更富有形象性,口语性更强,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_的样子”。

3.经常和词缀“了”结合在一起,与词根共同构成四音节词。在东北方言词中,“了”和“吧唧”经常以“了吧唧”的结构形式出现,但“了吧唧”并不是一个词缀,而是两个词缀“了”和“吧唧”的连用。当词根是单音节时,词根和“吧唧”间加一个词缀“了”,构成“词根+了+吧唧”这样的四音节词,如“虎了吧唧”、“傻了吧唧”等。这种用法最多,也是最典型的。当词根是双音节时,词缀“了”就不再出现,“吧唧”直接粘附在词根之后,构成“词根+吧唧”这样的四音节词,如“二虎吧唧”、“可怜吧唧”等。

因为“了吧唧”这种结构形式经常同时出现在方言词中,所以人们往往认为“了吧唧”是一个词缀。其实不然。在东北方言中,“了”和“吧唧”都可以分别使用。如在“二虎吧唧”、“可怜吧唧”这些词中,“吧唧”就单独出现了。在“急了三光”、“畸了拐弯”、“花了呼哨”、“得了吧搜”、等词中,“了”便单独或与其他词缀连用了。

三、语义特征

1援状态义

“吧唧”粘附在形容词词根后,表示一种可以辨别的状态义。例如:“稀”、“傻”等是表示事物本质属性的形容词,即性质形容词。当其带了词缀“吧唧”后,就成了状态形容词,并且表现出可以辨别的状态特征。“稀了吧唧”表现了“稀”的状态,“傻了吧唧”表现了“愚笨”的状态,等等。同时,原有的性质形容词带了词缀“吧唧”成为状态形容词后,本身便有了“很”的意思,表现了某种状态达到的程度。例如:“稀了吧唧”有“很稀”的意思,“傻了吧唧”有“很傻”的意思等等。

2援感觉义

少数带后缀“吧唧”的形容词,可以表示味觉、嗅觉、视觉、触觉等可以辨出的感觉意义,使某些抽象的感觉变得直观、形象。如“涩了吧唧”、“酸了吧唧”、“苦了吧唧”等表现的味觉意义更为直观,“黑了吧唧”、“黄了吧唧”等表现的视觉更为鲜明,“渣了吧唧”表现的触觉更为敏感。

四、色彩特征

就词的色彩意义而言,形容词带了后缀“吧唧”后,感情色彩随即发生变化,常常带有贬义,表示不喜欢的意思。

1.原来的褒义词带了后缀“吧唧”后变贬义了,如“美”原为褒义词,加了词缀构成“美了吧唧”后却有了“得瑟、炫耀、显摆、招摇”之意,使本来具有褒义色彩的词语具有了贬义色彩。

2.原来的中性词带了后缀“吧唧”后变贬义了,如“圆”、“长”等词均表示事物的客观形状,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带了后缀构成“圆了吧唧”、“长了吧唧”后,就有了贬义,体现出“不喜欢”这些形状的意思,使本来不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具有了感情色彩。

3.原来的贬义词带了后缀“吧唧”后贬义色彩更为浓厚。如“傻”、“二虎”均指头脑蠢笨,不谙事理,具有贬义色彩。带了后缀构成“傻了吧唧”、“二虎吧唧”后,使“傻”和“虎”的程度加深,有“很傻”、“很虎”之意,有让人看不起、不喜欢的感觉,贬义色彩更为鲜明。

参考文献:

[1]马思周姜光辉《东北方言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如龙《汉语方言学》1990

[4]李英姿《东北方言研究综述》《语言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