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名家名篇_关于秋天的散文名篇

秋天在我印象里,就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以下是关于关于秋天的散文名篇,欢迎阅读!
  关于秋天的散文名篇【1】
  喜欢秋天
  北国的秋天总是令人无比地留恋。
  不必说这是个收获的季节:从农村到城市,空气里到处飘逸着那成熟了的瓜果的清香,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人们都在享受着劳动果实的甘美,
  品尝着生活美酒的醇香,那丰收的喜悦写在一张张幸福的脸上,无疑地这是北国之秋里最美的图画;也不必说这又是个最为令人舒适的季节:
  白天里的气温总是在十七八度上下波动,既没有酷暑的闷热,也没有隆冬的严寒,而是不冷不热,不湿不燥,温柔可人。
  也难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吟咏秋天的不朽名篇。
  比如宋代大家欧阳修的《秋声赋》以及现代著名文人峻青的《秋色赋》都是咏秋的佳作罢。
  眼下,论节气,霜降已过,立冬也是即将来临,确实是深秋了。
  但是,我不甘心秋天就这么匆匆地逝去,仿佛使出浑身解数也要拽住秋天的脚步似的,不过,这只能是自欺欺人罢了,秋天毕竟是要去了。
  怀着对秋天的那份眷恋,在一个周日,我又坐上了开往远郊的旅游汽车,希冀在一个庄重幽静之所再看秋天一眼,送别秋天。
  这是一班从济南开往远郊灵岩寺的班车,汽车离开了喧嚣的市区,在郊外的国道上疾驶。
  透过汽车的窗玻璃,只见道路两旁的原野上满是长势喜人的绿油油的麦苗。
  远处那连绵的山峦上青松郁郁,翠柏森森。
  半山腰以下的梯田里已经没有了庄稼,空荡荡地;隙地荒坡上衰草漫漫,荆棘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
  汽车很快地就进入了灵岩寺风景区的山间公路上,那路旁的田头地边不时地掠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柿子树和一些别的树。
  柿子树因为上面的树叶红彤彤地很是显眼,但也是稀稀拉拉地已近凋零殆尽。
  而每棵柿子树上不知是果农有意留的还是不经意落下的都在树梢上高高地挂着几颗醒目的红果;就是这些遗落在树上的红果倒成了这深秋山野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把车窗当作画框,每每把一棵棵柿子树或是几棵柿子树框在里面。
  你看吧,这分明就是一幅幅流动的秋色图啊!汽车开进了灵岩寺风景区停下来。
  游人鱼贯下车。
  走进了灵岩寺的大门,迎面那两棵千年的古银杏树立刻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
  有人发出了惊叹声:太美了!我也被这突如期来的美景惊呆了。
  只见:两棵硕大的银杏树冠一片金黄色,树下也是铺满了一地的金黄。
  上下一色,相互辉映。
  这种美景我一时也找不出个适当的词语来形容她。
  这分明就是深秋的风霜把银杏树的绿叶染成了这个模样吧?在萧瑟的秋风里,一片片小小的银杏叶恋恋不舍地告别母枝乱舞梨花一般飘向大地,轻轻地落了几片在我的头发上、衣服上,没有一丝的声响。
  树干周围的很大一片地面就象是南国的春天田野里的黄花菜一样被银杏叶遮蔽的不漏一丝一缝。
  我踩在软绵绵的黄花菜一般颜色的“地毯”上,心里真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
  在这庄严肃穆的古刹深秋里,站在这经历了千年的古银杏树下,望着那空中翻飞的一片片小精灵,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震撼美,一种崇高的境界美,一种凄凉的美。
  夜里,突然下了一场小雨。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第二天,你去大街上看吧,男女老小都穿起了深颜色的服装:男士不仅仅穿t恤衫或衬衫加外套,现在也加穿上了羊毛衫;女士有怕冷者甚至穿起了羽绒服。
  昨日街上还偶尔一见的白色或浅色衣衫一夜之间就没了踪影,俨然冬天已经来临似的。
  这就是秋天,也只有深秋里才有的风景。
  经常去网上遛达,结识了几位网友,但真正能谈得上来而又保持联系的却不多。
  有位女网友跟我在网上谈的很是投机。
  我们谈家庭、谈工作也谈爱情,有时候在网上一聊就是几个小时,竟也不觉得累。
  她那优秀女性的温柔宁静,对人生的淡泊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意思的是,这位网友的伊妹儿跟网名都和秋天有关联。
  伊妹儿比较直接,这很符合她的性格,开头的拼音部分译成汉字就是喜欢秋天。
  而网名叫做北雁就有点意思了。
  我对这个网名很感兴趣,一琢磨,觉得还挺有意境的呢!你可以想象:在天高云淡的秋天背景下,从北国南飞的大雁排成雁阵嘎嘎地叫着从你的头顶高高地掠过。
  这不是一幅富有诗意的秋景图又是什么?我曾经在网上聊天时问过她,怎么想到起这么个网名?
  你这么钟情于秋天一定另有缘故吧?她在屏幕上给我发过一行字来:你不是在深秋里也还经常去郊外赏秋吗?竟不肯告诉我。
  关于秋天的散文名篇【2】
  秋天的雨(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色粉末。
  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园子里绿翳翳的古榴桑树、葡萄藤。
  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的建筑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
  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睛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熏蒸的雨天。
  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
  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袈裟鲜艳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的洗礼。
  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
  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
  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
  它噗秃噗秃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测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关于秋天的散文名篇【3】
  秋天的纪念
  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象征,是没落的表现,是人生愁绪的晴雨表。
  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曹丕在《燕歌行》也有同样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自然界万木萧条落叶纷飞,首先映入人的眼帘,自然界的物象使人产生了心灵的共感,由宇宙的四季自然联想到人生的四季,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叶飘零,及物及人,悲从中来,正如陆机《文赋》所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物之枯荣引发心之悲喜。
  愁,心之秋也。
  诸如李白“人烟寒桔橘,秋色老梧桐。”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柳永“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孟浩然“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元萨都刺有五绝云“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
  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唐朝诗人马戴更把这种愁绪推到极致,“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羁旅他乡,忽见落叶纷披,秋气袭人,孤灯独坐,情思顿生,纵使少年也添老。
  空园白露,孤壁野僧,极为清寒寂寥之境,沧桑至极,欲说还休。
  杜子美《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常年在外,忽逢秋叶飘零,联想身世之苦,多病的时节,失落的人生,
  他的满腔愁绪劈空而来,万里与百年,无涯的空间与飘渺的时间,艰难苦恨,潦倒新停,尽付昏昏浊酒滔滔江水。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