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白族大理石镶嵌

  [摘 要] 本文提出彩花石装饰艺术这样一个新的概念,并把它增加为大理白族建筑中,与木雕、彩绘与粉饰、砖雕与石雕、泥塑这四大建筑装饰艺术同等地位的第五种建筑装饰艺术,并着重从历史文化渊源、运用的广泛性以及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证。
  [关键词] 彩花大理石;大理白族;建筑装饰
  
  大理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繁荣文化的民族,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实用美观的建筑,其“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建筑形式,以及其精美的雕刻、绘画等建筑装饰艺术,历来被人们所欣赏、研究和称颂。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装饰艺术却历来被专家、学者们所忽视,那就是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
  一、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简介
  建筑装饰是依附于建筑实体而存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与建筑造型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建筑造型含有建筑装饰的内容,为建筑装饰提供了条件,而建筑装饰又是建筑造型的发展和深化。
  大理白族自古就有着独具特色的建筑装饰艺术,尤其是木雕、彩绘与粉饰、砖雕与石雕、泥塑这四种装饰艺术更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被专家学者们统称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四大建筑装饰艺术。
  但是,作者通过查阅文献与深入的田野调查,得出一个结论,大理白族建筑中还有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无论从历史文化渊源、应用范围、艺术成就等,都足以与木雕、彩绘与粉饰、砖雕与石雕、泥塑这四种建筑装饰艺术相提并论,那就是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所谓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是指以一块或多块彩花大理石为主要材料,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和组合形式,对大理白族建筑进行装饰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
  大理石在大理开采和利用的历史源远流长,故而大理有“地以石而名,石因地而灵”的说法。大理出产的大理石,比较有名的有“彩花”、“云灰”、“苍白玉”三大类。其中,“彩花”以其美观的图案而尤其惹人喜爱,按其色调的不同,又被分为“绿花(春花)”、 “秋花”和“葡萄花”和“水墨花”几个品种。“绿花”,整体色泽呈绿色、花纹图案一般为深绿色,因所成图案葱翠泛绿,春感盎然,所以也被叫做“春花”;泛黄色、褚褐色、花纹赤色的称为“秋花”,因其图案类似秋天的景致而得名;呈黑色、紫色花纹的叫做“葡萄花”;只有黑白两色,而且花纹类似中国山水画的叫“水墨花”。彩花大理石所呈现的天然画面十分丰富, 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有山水林木,有花草虫鱼,有云雾雨雪,有珍禽异兽,有奇岩怪石,有古今人物,有四时景色,有琼阁仙境,好象其就是一座天然艺术博物馆,各种壮丽的画卷应有尽有。
  大理白族的工匠们运用自己的独特技艺,结合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把彩花大理石与白族建筑的特点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不但丰富了建筑立面,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而且这种就地取材的装饰手法,用纯天然的图案来装饰建筑,使得建筑装饰更加的自然和谐,华丽而不造作,含蓄、低调的满足了白族人们对建筑的装饰需求。
  二、历史文化渊源
  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应用历史非常久远,而作为一种古老的装饰艺术,千百年来被沿用至今,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装饰中的重要性。
  1.白族人们注重居住条件,是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自古以来,大理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鱼米之乡,而大理白族人民更是很早就把种植水稻当做了主业,这便导致了大理白族人们的居住习惯,注定不同于一般的游牧民族,定居生产是其最主要的民族特征之一。注重居住条件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理白族人们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外来人,吃香香;本地人,住大屋”,大理白族的这些古老的歌谣就是大理白族人们注重居住条件的最好表现。大理白族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成为了包括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内的各种装饰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2.汉文化的渗透与融合,是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产生的推动力
  南诏国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出于某些原因,极力的推行和仿效唐朝文化与制度,这种做法在一定时期内,很快的促进了大理白族文化的繁荣和进步。而且大理白族人们对于外来文化的学习,既不盲目排斥,也不一味盲从,而是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背景,巧妙的吸收、容纳、消化,既不被同化,也保证了自身的先进性。
  正是因为汉文化的渗透,彩绘、山水画、题字等建筑装饰手法开始运用在了白族建筑中。汉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山水画开始出现在了大理白族建筑中的照壁、山墙、厦廊、门头、屏风等多个部位(见图一)。意蕴深厚的中国山水画被用以表现主人的文化素养与的审美情操,但是,很快,大理白族人们发现了更好的装饰艺术手法――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一些原本该画上中国山水画的建筑部位(如图二),用一块类似中国山水画的彩花大理石来代替,既满足本来的构图需要,又是非常自然的就地取材,毫无夸张和做作成分,更是体现了地域特色,而且不怕风吹雨淋的材质也使得美观性也更加持久,可谓一劳永逸、一举多得。
  三、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各个部位的应用
  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无论豪门大宅还是寻常百姓家,随处都可以看到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的痕迹。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建筑部位,如大门、照壁、厦廊、围屏等重要的建筑部位,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更是被频繁使用。这也为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名列大理白族建筑中五大装饰艺术之一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依据。
  1.装饰大门
  大门是大理白族建筑中的精华所在,它不只是一个建筑的空间的入口,同时也是整个院落建筑群组的第一个建筑形象,而且,大门建造的艺术水平高低,还显示着主人的经济实力,是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形式。所以,在大理无论豪门还是普通人家,都会非常重视大门的建造。而大门的装饰,往往就是围绕着彩花大理石而展开的,这也说明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装饰中的重要地位。
  民居中最为华丽精美的大门――有厦“三滴水”,大门两边一般就是以彩花大理石配合彩画、泥雕等来进行装饰的。这种装饰形式一般采用对称的手法,中部角高高翘起,檐下斗拱相互重叠,直到花枋花罩,两边泥画、彩绘沟边、打底,各镶嵌一块精美的彩花大理石。这两块大理石一般要求拥有形似山水画或者风景画纹路,而且两块大理石的纹路一般要求景物、意境、色彩、质地比较相近。越是花纹精美、光泽艳丽,而且两块大理石意境越是吻合,则越能彰显大门的精美华丽。除此之外,斗拱下面的横枋也常常镶嵌一组彩花大理石,配合彩绘、泥雕、木雕,将整个大门装修得琳琅满目,华丽富贵。一滴水大门较为简洁、朴质,但其翼墙也往往会镶嵌两块大小适度、造型精致的大理石。门楼的装饰也常常会用到彩花大理石,或者以一块圆形大理石为主题,镶嵌于中,四周辅以与之相呼应的小块大理石,或者中间体字,横枋上镶嵌彩花大理石作为配饰,做法有点类似照壁的装饰。
  2.装饰照壁
  白族人称为“风水壁”的照壁,在大理白族民居中,几乎是家家必有,照壁一般用大理石或者砖砌成,以白色为底色,装饰精致入微,大理白族除木作以外的所有装饰艺术手法都可以在照壁中找到。这一方面说明照壁在大理白族建筑院落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作为装饰照壁最重要的手法之一,也说明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中的重要性。
  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不同风格的照壁装饰中都有着类似的用法。如(图三)以大理州纪律检查委员会大院的照壁为例,照壁一般立于院落东边的照壁,让阳光最早的照射在照壁上,给全院带来吉祥与幸福。照壁多为一高两低的挑檐飞角,青瓦盖顶的墙体,各种工艺手段,不遗余力的装饰,使得照壁成为整个院落的精气神所在。而这种精气神,往往着重体现在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彩花大理石上。彩花大理石一般裁成圆形,镶嵌于整个照壁的正中间,周围辅以泥雕和彩绘,象征天圆地方。而其它装饰,一般都是为了完善和加强这一构图,在照壁四周的辅助装饰,也往往还会用彩花大理石来作为点缀和呼应之用。
  3.装饰厦廊
  大理白族建筑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形式中,内院三面或四面的走廊成为厦廊,厦廊一般雕梁画栋,铺地、墙面、顶面装饰一般都装饰得非常精美,走在其中,入目四周各种山水、花鸟鱼虫等装饰,每个角落都有不同的精彩,给人步移景异的感觉。而彩花大理石在厦廊的装饰上也是很常见的。一块块彩花大理石被镶嵌在一排矩形或菱形的装饰框里,结合泥雕、彩绘等手法,共同组成一套“连环画”。
  4.装饰围屏
  白族建筑中,厦廊尽头的墙面是一个类似屏风的墙面,称作围屏。围屏的装饰,无论檐下还是两边,一般都有呈矩形框的装饰形式,这些框里经常会排列一块块的彩花大理石,所有的装饰元素,又经常会众星捧月般的环绕着中心的一块彩花大理石,这种做法有些类似照壁和门楼。
  5.装饰其它部位
  总体说来,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应用时非常广泛的,几乎在任何建筑部位、陈设上都可以找到彩花大理石的身影。而且,只要有彩花大理石出现的建筑部位,这里的装饰一定是以彩花大理石为中心的,这也更说明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装饰中的重要性。
  四、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的艺术成就
  彩花大理石对大理白族建筑的装饰效果是非常独具韵味的,千百年来,它不只获得了大理白族工匠和白族居民们的亲睐,而且也被历朝历代众多文人墨客所称颂,并且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名列大理白族建筑中五大装饰艺术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古代的一些文人雅士早就写诗撰文对彩花大理石装饰画进行赞美,到明清时期更盛,如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升庵曾这样赞美道:“何年巧匠研山骨 ,缩人君家石屏中;” 明朝白族思想家李元阳也曾在他的诗文里面这样写道:“丹青为骨白如肌,压倒人间老画师 ”;清代著名著作家阮元也曾写道:“惟此点苍山,画工不得比,一始叹造化奇,压却绢与纸 ”;白族著名诗人赵藩也曾写道:“云山泼墨奇无匹”; 蜀中五少年之一的毛瀚丰也曾道:“不渲染而丽,不雕琢而工,此诗画之极诣魄,不化而沦于石中,… …天地寓于石也”。而将石画赞美到极致的要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了,他在《游记 》中写道“块块皆奇 ,俱绝妙著色山水,危峰断壑,飞瀑随云。云崖映水 ,层叠远近 ,笔笔灵异,云皆能活,水如有声,不特五色灿然而已。” “故知造物之愈出愈奇 ,从此丹青一家皆为俗笔 ,而画苑可废矣。”
  五、结束语
  无私的苍山还会给人们奉献更多精美的彩花大理石。但是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彩花大理石的开采也不可能不是无限的。而且很多凝聚着白族人民智慧精华的彩花大理石装饰品、尤其是建筑装饰品,在拆迁、改建和自然风化的破坏下,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与悲哀。
  期盼苍山大理石能够更早的实现科学开采,更期待更多的人认识、欣赏、保护彩花大理石装饰品以及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
  
  参考文献:
  [1]吕品晶: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装饰.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s
  [2]章用秀:天然石画---大理石的鉴赏与收藏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