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是写作教学。我们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要么就是不知从哪里下笔,要么就是满纸空话、言之无物,还有就是写流水账。为什么学生写作这样困难呢?我认为不外乎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⒈平时阅读的少,导致在写作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素材。⒉写作训练的缺乏,导致在写作的过程中词不达意,无法顺畅地组织语言。⒊对于所要描写的事物缺乏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这三个原因里,我认为学生最欠缺的就是观察事物的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就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简单地谈几点见解。
一、观察一定要按顺序进行
我们必须让学生掌握常规的观察顺序;否则,学生写出的作文将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主要的观察顺序大致有四种:⒈按时间顺序。⒉按空间转换的顺序。⒊按内容顺序。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二、观察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
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独到之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努力发现那与众不同的一点。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抓住特点进行重点观察,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这样,就很容易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其特点。例如:写一个人的肖像时,学生总喜欢用“弯弯的细眉”、“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苹果似的脸蛋”、“樱桃小嘴”、“一笑就有两个酒窝”等,把所有人都美化了,造成了学生作文中的“千人一面”。针对这一现象,在一次写人的作文课时,我让学生用文字来描写本班同学的外貌。我先是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站在前面,再请一位学生给他们“画像”。结果那位同学把两个学生的外貌描述得差不多,分不出是男是女,其他同学都笑了。我说:“大家先别笑,可能请你们来说也一样,现在我们把两位同学的五官进行对比,看看异同再说,好吗?”学生根据我的指点再进行认真观察、描述,这次基本上抓住了不同人物的特点,说出了那位男生是方形的脸、小而有神的眼睛,而女生脸是瓜子脸、眼睛乌溜溜的又圆又大。这时学生再下笔写人,就不会出现前面的笑话了。
三、观察要细致入微
小学生由于理性认识的能力差,对平常的事情细节很少注意,常常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问他们这个东西这个人怎样,都会说“很好”、“很可爱”、“很漂亮”,但要是再追问到底怎么可爱、怎么好,恐怕答案就会是“因为好所以好”。这就是对事物缺乏细致观察所导致的。针对这一弱点,我们要在平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味和声色等各方面。为督促学生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规定必须观察若干方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列表格填写。这样训练,就不会出现那种写一句话就没有下文的情况了。
四、观察的同时还要展开联想、想象
想象力是现在的学生最缺乏的能力,但这也是写文章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联想在心理学里被分为四类:⒈接近联想,即从空间和时间方面接近的事物想起。⒉因果关系联想,即从事物的因果方面想起。⒊对比联想,即从相反的事物想起。⒋类似联想,即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方面想起。就想象而言,我们在实际观察中一般都采用再造想象,即依照语言的描述或根据图样、模型、符号等的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时综合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我曾把学生带到校门口的大树下,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联想和想象。在随后的作文里出现了许多让我很满意的句子。由此可见,只有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合理想象,写出的文章才会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的方法和能力,同时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