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中蕴涵的祝寿文化


打开文本图片集

匾额始于秦汉,盛于明清,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产物与精品。它作为一种生活的智慧,以其物质的外壳承载着人们礼仪交往的精神活动,是一种习俗礼仪的表达方式。明清时期,匾额已经成为人们礼仪往来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进入日常生活之中,广泛存在于庆贺祝福的场合,如祝寿贺喜、房屋落成、店铺开张等都少不了赠送匾额。

祝寿作为汉族的寿诞风俗,流行于全国大多数地区,而作为祝寿重要环节之一的寿匾,也随着祝寿之风的盛行而大量涌现。在主人寿辰之时,亲朋好友、后辈门生、同窗同僚登门祝贺并赠送匾额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习俗。中华民族的祝寿文化在匾额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反映。

匾额中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尊老敬老传统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时代,到夏商时已形成养老的礼制。社会风尚一脉相承,及至明清,尊老风气日盛,对长寿老人可谓是推崇备至。清代寿高百岁的老人,即使是平民百姓,也会受到朝廷的嘉奖,如赐杖、赠匾等。

赐杖是我国古代一项的历史悠久的尊老传统。从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尊老赐杖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礼·夏官·罗氏》记载:“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礼记-月令》中还有给老人赐杖时间的明确记载:“仲秋之月……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仲秋月,即农历八月。这说明战国时期的赐杖是在每年八月举行。后世一直沿袭此风,并以“杖家”“杖乡”“杖国”“杖朝”作为“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岁的代称,作为对老人的敬辞。

到了汉代,尊老赐杖更为人们所重视。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故“王杖”又称“鸠杖”。鸠鸟即斑鸠、雉鸠,传说是一种胃口常开的“不噎之鸟”。老人使用鸠杖,寓意进餐可以防噎,以利长寿,有着祝福高龄老人长享天年的含义。还规定,持有鸠杖的老人,享有各种社会优待。由此可见,老人持鸠形王杖,是老者身份的象征,表明王者爱民之德,也成为尊老敬老社会风尚的标志。

“赐杖”风习在匾额上也有充分体现。我馆所藏的祝寿匾额国桢乡杖、杖乡耆英、耆德杖国、杖国高风、耆德杖朝、鸠杖荣扶、玉杖扶鸠、双鸠杖国”等(图一)(图二),皆典出于“赐杖”习俗,皆是尊老敬老最好的明证。

匾额中的祝寿习俗文化

祝寿习俗包括寿者的年龄、祝寿的礼品、祝寿的用辞等等,这些都在匾额中得到了一一体现。

1.匾额中对寿者年龄的不同称谓及被祝寿者年龄的体现方式

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匾额看,匾额上对寿者年龄的称谓有:五十岁称半百,也称为“艾”(图三);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八十、九十岁称耄耋,百岁称期颐。

被祝寿者的年龄在匾额中的体现通常有三种方式:

其一,单一地体现在匾额的上款或下款之中。如“官政春高”匾(图四),其上款为:“恭祝国学生陈君云彩先生五旬荣庆,即为哲似文安著斑志庆”。此匾中寿者的年龄在上款之中体现。

其二,单一地体现于匾文之中,在边款则没有提及。如“期颐”匾,其跋文为:“连成张母邱太安人懿行,藉藉他不论,即其令嗣天,鸾世兄仁温良不居,盛美母教之善口口,厚德遐龄,掺券可致人口始基也,为山文水之间叹不为人瑞得乎,峇族正丙午榜眼及第翰林院编吴敬题”。此匾文“期颐”即为百岁的代称,而在该匾的跋文中则没有显示寿者年龄的词语。

其三,在匾额的边款与匾文中均有体现。如“期颐衍庆”匾(图五),其上款为:“吾族覃恩登仕郎隆邦翁持身纯朴,处世和平,恍似葛天氏之民,今春年近百岁,族人士佥议,奖以‘期颐衍庆’以志喜云。”此匾文中的“期颐”一词系“百岁”的代称。但也有少数匾额,其匾文与边款均体现不出被祝寿者的年龄,仅从匾文与边款可以判断匾额的属性为寿匾。

上述三种情形外,还有一部分祝寿匾额,其匾文与边款中均不显示寿者的年龄,但能够根据匾文或边款确定该匾为祝寿类匾额。如“萱花昼永”匾,其上款:“敕授文林郎原任知江南池州府青阳县事加四级纪录三次段中律为太学生张苓寿母任氏立”。此匾是从其上款中的“寿母”断定为一祝寿匾。

2.匾额作为祝寿礼品之体现

寿礼是祝寿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较为普遍的寿礼形式还是寿桃、寿糕、寿幛、寿屏、寿匾,以及钱款之类的物品。中国传统寿礼形式中的另一个重要的类别,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为主要目的,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寿匾、寿幛、寿屏与寿联。这类寿礼最受那些文人雅士和封建士大夫们的喜爱。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于功名事业、道德名节方面的事情十分看重。因此,每到他们寿诞之时,亲友们便要为其送上一些赞颂文字,以表彰他们对于国家、社会的贡献,宣扬他们洁身自好、注重修养的高风亮节,即所谓的歌功颂德。最为典型的祝寿用辞一般都是四个字,如大德延年、松柏同春、松鹤延年、硕德杖朝、耆德杖国、令德寿岂、节寿双高等。这些字句既简练概括,又形象生动,既表达了寿者的心情,又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故深得文人雅士们的喜爱。

3.祝寿匾额用辞博大精深

祝寿匾额的上款一般为赠匾者的身份、姓氏或姓名,被赠者的姓氏或姓名、年龄及赠匾的缘由;下款一般为赠匾者姓名及与受匾人的关系、赠匾的时间等,也有一部分匾额将受匾者的年龄置于下款之中。

祝寿匾额的匾文,要根据具体情况而措辞。寿者有单人做寿、双人同寿或多人同寿之分,单人做寿有男性、女性之分,还有单纯庆寿或与其他喜事一起庆贺之分,其用辞就极为讲究。

寿者为单人。依据寿者性别的不同,寿匾的用词也有一些区别。

赠与男性寿者的常用辞,一般有以下词汇:齿德兼优、令德寿岂、硕德大年、年高德邵、大德延年、懿德延年、德懋延龄、厚德稀龄、东藉南星、南极星辉、极焕斗男、鸠杖荣扶、华封三祝、晋祝三多、福咏九如、座参九老、筹添海屋、年齐渭老、椿龄鹤算、松节鹤龄、天锡纯嘏、康疆逢吉、国桢乡杖、耆德杖国、硕德杖朝,等等。

赠与女性寿者匾额的常用辞通常有:淑德寿徵、锦悦蘐荣、宝婺星明、婺宿呈祥、瑶池春永、坤德添筹、萱堂春永、蘐庭届耄、金谖永茂、熊课鹤年、稀龄壶芳、节寿双高、贞节贤孝、贞松千古、柏翠蕞荣、松竹流芳、砥节延龄、慈竹长春、竹节长青、金萱永茂、萱草长春,等等。

寿者为双人,则寿者多为夫妇二人。其匾额用辞多为:椿萱并茂、鸿案眉齐、耳顺眉齐、君子偕老、双星焕彩、弧悦齐辉、台媊并曜、福履偕臧、双鸠杖国、极婺双辉、庚辉婺朗、日月齐光、古稀同庆,等等。

寿者为多人,一般为三人,即一男子与其一妻一妾。用于多人的祝寿之匾没有固定的用辞,从款文中可以推断。如“渭水年华”匾,其上款为:“廷试进士候补直隶州州判愚侄琼芳为”,下款为:“大德望鼎老叔台八秩晋一荣寿暨德配钟叔母、何叔母同登寿域立,道光辛酉季冬月谷旦”。此匾即是为庆贺匾主人与其妻、妾同寿所立。

以上所述寿匾都是单纯的祝寿之匾,还有一部分祝寿匾额是为贺寿和庆贺其他喜事合并赠送的。这类匾额或着重于一件喜事,或二件喜事均体现于匾文中,但所庆祝的事情均于上款或下款之中交代清楚。如“喜溢龙门”匾,其上款为:“特授湖南长沙府茶陵州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鲍炳礼为”,下款为:“发老年兄鼎建并六旬太尊暨令嗣游泮,嘉庆庚午岁仲秋月谷旦”。此匾是为庆贺匾额主人发老先生新房落成、其父亲六十大寿、其儿子入学三件喜事而立,强调这三件喜事的本身的“喜”气。

匾额中的冥寿习俗

中国人注重亲情,有些地方,不仅父母在世时子女要为老人举办寿庆活动,即使父母逝世后,有的子女也要为他们追行寿礼,称为“冥寿”或“阴寿”。冥寿庆祝活动一般也是十年一次,做到死者一百岁为止。

在祝寿匾额中,有少量的匾额乃是为庆贺冥寿而赠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清代、民国时期,民间做冥寿的习俗一直存在。

如“是亦桥英”匾(图六)。该匾上款为:“恭维大京元列珍叔台老先生上冥寿辰誌庆”,下款为:“族属绅耆仝拜,皇清光绪十二年□□□□孟冬月谷旦”。又如“硕耆可风”匾。该匾上款为:“恭为大硕望例授从九品臻训翁六旬冥诞立”,下款为:“冯翊合族绅耆拜赠,中华民国十二年岁次癸亥冬月谷旦”。

匾额装饰中的祝寿文化

1.匾额边框的装饰图案

匾额上既铭字,又雕图,其文化内涵就益发丰富。大多数匾额,其四周边框都有花卉、人物、瑞兽、珍禽等精美的浮雕或透雕,其图案华美,寓意吉祥,这些雕刻的内容通常跟匾文的内容息息相关。祝寿匾额的四周边框上,多数精雕细刻各种花样繁多、寓意丰富的吉祥图案。匾额中常见的祝寿图案有以下几种:

五福献寿图(图七),这种图案是祝寿匾额边框最常见的装饰纹样,在北方匾额上体现最为明显。常见形式:边框四角各一蝙蝠,下边框正中为一蝙蝠,上边框正中是一篆体“寿”字(或团寿,或长寿,或方寿),或上边框正中为一寿星像,或为一枝或一盘寿桃图案。“五福献寿”寓意多福多寿。

福寿绵长纹,常见形式为:匾额上边框正中为一篆体“寿”字或寿桃图案,下边框正中为一蝙蝠,边框其余部位为连绵的盘长纹,整体寓意“福寿绵长”。

福寿双全图,常由匾额上边框正中的“寿”字或寿桃图案、下边框正中的蝙蝠、古钱构成,有祝愿幸福、长寿之意。

福、禄、寿三星图,一般由上边框正中的蝙蝠图案、下边框正中的梅花鹿和寿桃图案组成;或者是刻福、禄、寿三星图案于上边框正中,寓意幸福、富裕、长寿。

百寿图,装饰百寿纹饰的匾额非常罕见,在洛阳民俗博物馆所收藏的2171余块匾额中,仅见一块。此图案由一百个形体各异的篆体“寿”字组成,均匀分布于匾额的周框,有祝福人长命百岁之意。

鹤鹿同春图,上边框或下边框正中为一梅花鹿图案,两侧为仙鹤图案;或者,二者并列位于上边框或下边框的正中部位,寓意延年益寿。

寿桃舞鹤图,上边框或下边框的正中为寿桃图案,对应的边框正中为仙鹤图案;或者二者共刻于上边框或下边框的正中部位,寓意祝颂老人康乐长寿、延年吉祥。

万寿无疆纹,通常是在匾额上边框或下边框的正中部位饰一盘装寿桃图案,祝福老人长命百岁、福寿永远。

灵芝祝寿图,一只梅花鹿或一只仙鹤嘴里衔着一棵灵芝,寓意祝福健康长寿。

如意纹,常见如意头或云纹,与蝙蝠和“寿”字或寿桃组合在一起,寓意“福寿如意”。

八仙祝寿图,四周边框上雕刻八仙形象或八仙所持器物图案,上边框正中刻一“寿”字或寿星图,或寿桃图案。八仙是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位仙人所组成的群体,八仙图常作为祝寿的吉祥图案。八仙所持器物称为“暗八仙”,亦称“八宝”,常入于吉祥图案中,寓有祝颂长寿的吉祥之意。

寿星图,寿星图在匾额中常见于上边框正中部位。寿星经常以一慈祥老翁的形象出现,弯背弓腰,一手拄龙头拐杖,一手托仙桃,慈眉悦目,寓意健康、幸福、长寿。

2.匾额的装饰颜色

匾额的装饰,除了边框的装饰图案外,其用色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十分讲究。因匾额的性质和功用不同,其用色也有较大的区别。如官府门第匾额,其用色一般较庄严、肃穆,而用于婚喜寿庆的匾额,其用色就显得比较喜庆、活泼而丰富。这在南方匾额中表现尤为突出。

通观祝寿类匾额,其底色大多为红色,或大红,或深红。字的颜色多为金字或红色,给人以喜庆、吉祥之喜悦感。这源于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象征着喜庆、祥和、欢乐、热烈、幸福等。寿诞作为一个人的值得庆祝的吉祥日子,毫不例外也充满着喜庆、祥和、欢乐、幸福的色彩和气氛,所以祝寿匾额多采用喜庆吉祥的红色(图八)。

匾额中所体现的祝寿文化博大而精深,不仅体现在匾额的外观形式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匾额的内涵上。匾额在历史上曾作为高雅的文化类祝寿馈赠佳品而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巨大变化,为人祝寿赠送匾额的习俗早已不复存在,但这些先人们遗留下来的祝寿类匾额,成为今天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祝寿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阮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