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拉倒”在杞县方言中,经历了由述补短语“将某物从高处拉到低处”到实义动词“离婚、分手、完结”再到虚义动词“算了”最后到语气词“表决断的语气”的一系列过程。
【关键词】“拉倒” 方言 语义和句法功能
杞县方言隶属北方方言河南话。在方言研究日益兴盛的背景下,杞县方言却少有人涉足,其隶属的开封话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语音层面的儿化研究中,词汇和语法方面稍显薄弱。对于“拉倒”的研究中,大多研究者停留在词汇或语法作用的本身研究,鲜有人从方言的角度剖析“拉倒”。本人试从方言角度分析其语义和句法功能,更是以杞县方言为例。在杞县方言中,“拉倒”的语义类型较为复杂,句法功能也比较丰富多样。
一、述补短语“拉倒”
在对“拉倒”的语义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将其定为源于述补结构,本人亦赞同此观点。即“拉”是动词,加上表示“拉”的结果的“倒”构成的述补短语,表示的意义是“将某物从高处拉向低处”。区分述补式短语和词的重要依据是使用插入法,中间不能插入“得”和“不”的是词。短语“拉倒”可以插入“得”和“不”,组成“拉得倒”“拉不倒”,且为有限插入,结构不凝固,所以可判定为述补短语。在杞县方言中,述补短语“拉倒”经常被使用,譬如:
(1)我已经开车把树拉倒啦,你赶紧过来装车。
(2)小明在前面拉着我跑,一不注意把我拉倒啦。
(3)我把牛绑电线杆上,牛一歇劲把电线杆拉倒啦。
在上述例子中,很显然拉倒的对象是“树”“人”“电线杆”,无疑都是竖着的、立着的、有一定高度的。
二、实义动词“拉倒”
判定“拉倒”可以做实义动词的依据是,在杞县方言中,“拉倒”可以进入“主语+拉倒+(动态助词)”的结构。譬如:
(4)他俩拉倒啦。
(5)你要是再闹,咱俩今个就拉倒去!
“拉倒”在例句中被译为“离婚”或“未婚夫妇分手”,此时意义更加实在。而这并不是杞县方言的特有现象。
笔者为此特意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对象为全国各省市县的说方言的群众。调查涵盖了中国28个省和自治区的108个市的173个县。调查显示,有40多个县的“拉倒”有“离婚”或“订婚取消分手”的意思。较为特殊的是甘肃天水秦安县方言中的实义动词“拉倒”,除了可以表示“离婚、分手”的意思外,还可以表示“失败”的意思,譬如那家公司拉倒了。(公司倒闭)
但由于地域间的方言差距较大,一个县的县南县北方言也会有所差距,所以本调查只是作为参考,并不作为“拉倒”的方言研究的直接依据。在以往的研究中,有人将实义动词“拉倒”的含义定为“完结”。在杞县方言中,“拉倒”一词,也有表示“完结”的意思,(譬如:别跟他吵啦,给他两块钱算拉倒)。
三、虚义动词“拉倒”
虚义动词“拉倒”意义不实在,常被看作是“算了”的另一种说法,是“拉倒”最普遍的含义。“拉倒”在《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均为“算了;作罢”;在《重编国语辞典》中的释义为“中止、作罢”。足以可见,“拉倒”的语义在各类词典中均被归属于动词“算了、作罢”等。而在杞县方言中也不例外,此用法使用最为广泛。譬如:
(6)你要买就买,不买就拉倒!
(7)不干啦!收拾东西回家拉倒!
“拉倒”在表示“算了”的含义时,可在后面加入语气词“吧”,组成“拉倒吧”。“拉倒吧”这一词组较为复杂,既可单独成句,又可与其他成分共同成句。既可放在句首,又可放在句末。譬如:
(8)拉倒吧!我是不会跟你走嘞!
(9)你要是不想干就拉倒吧,我找人家干。
其中,“拉倒吧”放在句首单独成句,可理解为表示制止、不赞同的祈使句。另外“拉倒吧”可进入“你可xxx”“你xxx”“xxx你”等结构中,增强表达效果。譬如:
(10)你可拉倒吧!少说点某用嘞!
(11)你拉倒吧!我咋记嘞你上次不是这样说嘞!
(12)拉倒吧你!我可不信你说嘞!
四、语气词“拉倒”
在杞县方言中,“拉倒”可作表决断的语气词,增强说话气势。譬如:
(13)你再逼我,我上吊拉倒。
(14)天都黑啦,别等啦,睡觉拉倒!
并且此类句子中,“拉倒”都可翻译为“算了”,但在语法功能上与虚义动词“拉倒”不同。因为,此类句子中,“拉倒”均可删去而意思不产生影响。譬如“你再逼我,我上吊。”“天都黑了,別等了,睡觉!”。由此笔者将其与虚义动词“拉倒”区分开来,界定为语气词。
杞县方言中,上文所列举的所有“拉倒”的语义在目前均在广泛使用,“拉倒”的句法功能也在经历着逐渐走向虚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胡德明、汪钰淇2016《“拉倒”的词汇化和语法化》,《海南华文教育》第1期。
刘红妮2007《非句法结构“算了”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语言科学》第6期。
温锁林2008《汉语口语中表示制止的祈使习用语》,《汉语学习》第4期。
(通信地址:730100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