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话剧恋爱的犀牛个人观后感合集四篇

  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看话剧恋爱的犀牛个人观后感合集四篇。

看话剧恋爱的犀牛个人观后感合集

  第一篇:恋爱的犀牛

  与恋爱无关,与犀牛有关

  《恋爱的犀牛》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她作了一个人能作的一切。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了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所谓“明智”,便是不去作不可能、不合逻辑和吃力不讨好的事,在有着无数可能,无数途径,无数选择的现代社会,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都能在情感和实利之间找到一个明智的平衡支点,避免落到一个自己痛苦,别人耻笑的境地。这是马路所不会的,也是我所不喜欢的。不单感情,所有的事都是如此——没有偏执就没有新的创举,就没有新的境界,就没有你想也想不到的新的开始。

  马路和明明之间的爱情悲剧,也就是因此而产生的。他们都偏执于自己所爱的,偏执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以至于和社会本身的冷淡现实相冲突,那是一个极其追求理性的时代,就如同开篇的小歌里提到的:“爱情是蜡烛,给你光明,风儿一吹就熄灭。爱情是飞鸟,装点风景,天气一变就飞走。爱情是鲜花,新鲜动人,过了五月就枯萎。爱情是彩虹,多么缤纷绚丽,那是瞬间的骗局,太阳一晒就蒸发。爱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爱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众人:在新世纪来临前,我们要整理人类的财富,在新世纪来临前,我们要清扫没用的垃圾,在新世纪来临前,我们要推翻不切实际的思想,在新世纪来临前,我们要摒弃一切软弱的东西”

  他们之间的爱情的存在本身就是那时社会上不和谐的存在,和当时社会的那种忽视爱情、推翻不切实际思想、懂得明智选择的意识形态冲突。马路说:“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这是马路对明明爱情的偏执。明明一直沉浸在前男友的失败爱情中而无法自拔,这是明明对爱情的偏执。不得不说,他们的爱情在当时的社会下,在那个意识形态下,很难成功。

  剧中看起来是讲述了马路和明明的爱情悲剧,但是在我看来,是影射整个社会,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因为太柔软了,痛触必然会随之而来,但没有了与世界,与人最直接的感受,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这是作者给我们提出来的最严肃的问题,我们生活在这个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的世界里,生活在一个科技、信息、资源爆炸的年代,我们已经被许许多多的琳琅满目的东西搞的事故、物质、圆滑。我们忘记了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没有为了追求乐趣而奋不顾身的勇气。相反,我们回过头来去嘲笑、去打击那些固执的甚至是偏执的“犀牛”。

  什么是偏执?什么是固执?所谓的偏执,所谓的固执只不过是那些没有勇气、没有力量、没有胆量去追求的人对那些为了所爱的甘愿牺牲一切的人的误解。“人,结成社会而生活”。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而正如剧中台词所说“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学,我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我们有太多的要求要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给人以更广阔的自身发展的空间,倡导个人的自我满足和自我价值追求,但同样也给人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意识和社会需要的不可调和性日益凸显,而这一矛盾也成为该剧中的主要矛盾之一。

  马路和明明,他们坚持自我意识,拒绝向现实和社会妥协,执着于追求内心真正的渴望;而剧中的其他人则在适应着社会需要,以这种适应为生存的手段和生活的目的,成为社会的机器。所以说,《恋爱的犀牛》与其是说马路和明明的爱情悲剧,倒不如是说对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喟叹!

  第二篇:《恋爱的犀牛》音乐分析

  犀牛般的爱恋

  —浅析99版《恋爱的犀牛》

  提到小剧场,许多人必先想到《恋爱的犀牛》,它是 “先锋戏剧”与“孟氏戏剧”的代名词,它将小剧场的形式带入们的生活,作为跨世纪的戏剧作品,1999年由先锋派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廖一梅编剧。 1999年夏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演出了40场,在宣传、观众、票房等方面,从爱情出发揭露新时代的社会问题,却又不失幽默,创造了小剧场史上的奇迹,堪称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

  该剧在音乐方面独到的运用,非常值得我借鉴学习,由于江盈和张广天原创的音乐,与该剧情景氛围极致融洽,在话剧节奏上起到重要作用,为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马路和明明的偏执爱情,是残酷而浪漫的爱情故事。明明第一次出场时就是被绑在椅子上蒙着眼睛的,象征着她盲目的爱陈飞,和被束缚的爱情。马路无意彩票却中了五百万,他却得不到明明的爱,明明得到了马路的爱,却得不到陈飞的情,鲜明的对比形成了绝望正如马路唱的《给你的诗》中“一切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万分绝望”。犀牛图拉是马路的代表,剧终马路杀了图拉将图拉的心和自己给了被他绑架的明明。在马路明明的爱情中无处不在的新世纪新时代下的社会问题。新世纪物欲横流下年轻一代的爱情恰如剧中首尾呼应的插曲《物质时代》“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感情过剩的时代„爱情是蜡烛 给你光明,风儿一吹就熄灭,爱情是飞鸟 装点风景 ,天气一变就飞走,爱情是鲜花 新鲜动人,过了五月它就枯萎,爱情是彩虹 多么缤纷绚丽,那是瞬间的骗局,太阳一晒就蒸发,爱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该剧开篇以歌曲歌词的形式点明要意。

  该剧幕与幕之间多以音乐转场,该剧有多首原创音乐以及引用音乐作品。剧中音乐承接上幕启转下幕,郭涛自弹自唱的《柠檬》推动力情节的发展,柠檬是马路闻出明明身上的味道,柠檬是明明的代名词。由音乐的形式诠释了爱情下社会生活的问题,主题曲《恋爱中的犀牛》承接了第六七幕。第六幕最后明明留下马路一个人,马路孤独惶恐的一个人迷茫无措恰如于江盈所唱的“鸟儿全飞回了南方„我多么孤单 我多么勇敢,我是一只害相思的犀牛„我是一只恋爱中的犀牛”。全剧少有引用音乐,杨婷在演唱《The End Of The World》时她点燃一支火柴,则有不同的人在暗处吹灭一根,最后一支是她自己吹灭的,虽然是引用歌曲,但与本剧的契合程度如同量身定制,只引用了副歌部分歌词原意为“我的心为何仍在跳的动,我的双眼为何在流泪,难道他们不知道咋这是世界末日吗?结束在你说再见的时候”明明送了马路生日礼物,然而那天并不是马路的生日,明明把他当做陈飞,甚至事后不予承认,与歌词极为相符。马路偏执的坚持,不论明明怎样无视他深爱那个不爱她的陈飞,他仍不断追求,他甚至因明明的话,去学电脑、英语、开车,每天都洗澡、写诗、弹琴、唱小夜曲、吃柠檬味的口香糖„最终即便明明弃马路仍坚持,甚至也要绑架明明,把自己和图拉的心给她。明明蒙住眼睛独白后,郭涛唱的《玻璃女人》“你永远不知道,你是我渴望已久的晴天„你是我难以忍受的饥饿„你是我温暖的手套 冰冷的啤酒„日复一日的梦想„阳光闯过你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是马路的内心独白,是他对明明的爱的执着,是跨世纪的物质时代所解决不了的困惑,心灵上的无助与孤独,虽近至咫尺却似远隔天际的情感沟通,是一代年轻人心理与生存的真实描绘。音乐的融入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渲染了人物环境的氛围,调节戏剧整体节奏,给予观众以想象思考的空间。

  该剧在深刻之余不失诙谐幽默,除去台词与动作所带来的喜剧效果,方言与夸张的外语也是博取观众一笑的利器。在《恋爱训练》一幕中,方言版字母歌引得观众爆笑,此后在“恋爱训练场”几位演员的夸张版各国语言朗诵,更是经典,虽然观众的并不能准确的分辨每个演员说的不同的语种,但通过演员夸大的语气,观众已然被带入了氛围,方言是许多影视戏剧作品喜剧成分的催化剂,同由郭涛主演的影片《疯狂的石头》,也是使用四川方言,产生了众多喜剧效果。方言的适当运用使影视戏剧锦上添花的有力武器。

  即使用尽一切办法,极尽自己的力量,却仍得不到“柠檬”明明,而最终失了自己犀牛的心,和马路人的身体。犀牛马路,恋爱的犀牛在物质过剩的时代里痛苦孤独却仍执着坚持。孟京辉先锋力作《恋爱的犀牛》自诞生以来在褒贬各半中走过了十余年,十余年来多版数场从小剧场走进大剧院,融入大学校园,成为了爱情先锋。

  第三篇:新版《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肖鼎臣离开孟京辉工作室了,这等同于结束我俩故事的消息,从这部剧开始,也从这部剧结束,然后翻看了一下九几年的老剧本才发现有些刺杀犀牛图拉的情节,这才把幕布,把红色的丝绸等等联系在了一起。这篇文章写在20xx年,是把过去两年糟糕的、错位的、失落的感情体验,永远留在20xx吧,20xx一条好汉又回来了!

  先说说整体的感觉,从舞美的角度,一开始冲击力会更强,但是往后缺少逐步推进的冲击力,灯光和音乐、音效而言,也是会比较有冲击力,但是缺少运维,比如侧面打光、比如台阶的贴纸撕开之后架子后面的透光,都是能够带给观众一些不同的感受的,总结来说,这部新版不要把它当成《恋爱的犀牛》来看,要把它当成一部全新的恋爱的什么也好,或者什么的犀牛也好,但是,绝对不是恋爱的犀牛。接着,我尽可能回忆,以我看到剧的时间脉络来聊聊我的感受。

  1. 一共看过四个版本,段的版本、张的音乐版、肖的版本,以及这个最新版,肖的最好,段奕宏的次之,之后是音乐版,最后是这个新版

  2. 我记得有次看肖是有迟到,开场有一段啸鸣,然后一段独白“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下次会把观众拉到那个情绪里面,新版用了雪花电影来替代,前者是思绪的游离,后者是乱七八糟、无所适从

  3. 马路在念日记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念到关于明明那一段的时候会丢那个文件版,情绪上会那么激动,无法理解,因为前面没有任何的感情铺垫

  4. 牙刷推销那一段,结尾被惩罚的时候,慢动作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用那一串牌的方式了

  5. “柠檬味的明明”少了挑逗和戏谑

  6. 原来明明伤心的时候是不停的往床垫上倒下去,然后将力量发泄出来,但是新版改成了摔跤,而且感觉mic也摔坏了,还觉得演员摔的疼,很出戏

  7. 明明送生日蛋糕那一段,我记得原版是有一个从右向左推床垫的过程,隐喻他们在一起了,但是新版没有了这样的暗示了

  8. “我去找陈飞了”“他会打人干到腻烦的”,这一段,原版明明说“你这就放弃了”,实际上是把枕头扔向马路,但是新版只有台词,没有了嗔怪的这个动作,没法体现明明内心要与不要的矛盾

  9. 红红丽丽闯三关的桥段,应该是原剧比较有亮点的一部分,包括表演,劈腿,冷笑话,比如傻逼鸟那一段,但是新版这段的效果,非常有限

  10. 恋爱必修课的桥段,实际上是有挺多笑点,并且也传达了一些信息,但是感觉新版很平,笑不好笑,传递的信息也没有体现

  11. 丽丽结婚的那一段,我记得原剧有两次,一声啸鸣之后会有所有演员开始各自很茫然的念自己旁白的设定,在我看来是非常震撼和冲击的,感觉有只大手紧紧的抓住你的心,但是新版这个也没有了

  12. 梦的王国那一段,我理解有隐喻马路在做梦,明明对于马路就是一个梦,虽然马路获得了一点点的反馈,但是实际上那都是梦里王国带出来的,也是梦的一部分,但是最后说“梦的王国把他驱逐了”实际上我又是心头一紧

  13. 在跑步机上“我不让你离开我,也不让我离开你”原剧我是特别有共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难受的时候就是狂奔,就是呼喊,新剧变成什么了,我完全不记得了,会让人不知道,你咋就不会离开我了呀,你可以随便走的呀

  14. 原剧明明给马路剪头那一段,我觉得有点色戒的意味,是马路把自己完全交给明明,蒙上眼睛,利刃在自己身边游走,新剧因为男主是长头发,所以很出戏的看着把长头发从绑着眼罩的白布里面拔出来

  15. 整部剧的台词应该是有几段极具感染力的,包括开头“黄昏是一天”,马路表白的“如果我是西楚霸王”,明明说“麻酥酥的感觉”,马路说“我决定不忘掉”,马路最后说“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了,但是他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原剧的台词非常棒,一方面是让观众有代入感,更重要的是肖的表演是有递进的,先让观众带入,然后随着演员情绪的递进,把观众推到一个自己独处的情况下无法触及的感情高潮,但是新版,从一开始都莫名其妙的异常激动,没有来由,没有铺垫,演员也非常的投入,看到身体的颤抖、胸腔的伸缩,但是感情的表达不可能都是这样高亢的,也有忧伤、怀疑、否定、自我催眠等等,整部新版的剧最最最让我失望的就是台词的部分了

  16. 最后一幕,原剧,马路拽着那个红布,用尽所有的力气,锤自己的胸口,喊道“这是我能给你的最后的东西,图拉的心和我自己,你收留他们吗?”这一段也看不到了,因为对于一个疯狂爱着一个人的人而言,“你收留他们吗”一会让观众崩溃的

  总结:

  虽然舞美更震撼,但是为了全剧的展现反而少了很多发挥,其次演员表演虽然很有张力,但是没有缩力,有张有弛才能产生共鸣,还有演员的形象,我就简单说说马路给我的感觉,马路应该是一个有点木讷、有点轴,情商不高的人,但是长头发,加上新版男主声音很细,就有点浪子、小孩子的感觉,会让观众觉得马路的爱就是儿戏。最后就是台词了,演员自己和观众的代入感都太差了,我想一部剧,台词应该是那个骨干和灵魂,但是,新版,把魂丢了。

  第四篇: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当一个偏执狂,爱上了另一个偏执狂。是源源不断的悲伤,还是重复演绎的荒唐?

  夸张到了极点的镜头,尖酸刻薄而又一针见血的台词,总让人的心里,宁静得像一片湖,开始思考爱情,思考人生,思考一切。

  恋爱的犀牛,我看第三遍了,说实话还不是很看得懂,对里面夸张做作的演出,有点不舒服不自在,但是细细回想整个戏剧,倒是有一番滋味。

  马路,图拉,一体。马路就是撞进了爱情里的莽撞的犀牛,用嗅觉去品味他能感受的一切,犀牛的视力不好,象征着爱情是盲目的。Blind。马路的眼里,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女人,他的眼里,只有明明。

  明明,挣扎,一体。明明的痛苦,来自于陈飞的疯狂吸引力和无穷无尽的折磨,她那样偏执疯狂的爱着陈飞,对他所有的一切,甚至是他对自己的折磨,都那么着迷,无法自拔。她的眼里,只有陈飞。

  他爱她,她爱他。这是爱情的三角迷途圈,注定三者都不会幸福。不管马路的渴望,是多么浓烈,都无法传入明明的心房。而明明,更像是一只刺猬,她盲目的爱着陈飞,看不见愿意为她赴汤蹈火的马路。却又在那么几个深夜里与马路缠绵着,留给马路希望,温润,与甜蜜。她是残忍的,却又是别无选择的,马路,似乎就是她在爱情中被折磨得遍体鳞伤的时候的一个庇护所而已。马路,却是偏执的爱着她。

  马路,至始至终,都是悲剧苦情的,一如他的犀牛,他眼中的图拉,他嘲讽自己,是还没进行过交配就已经被断定不可能的犀牛,是不被赋予机会的存在。无论他做出多么大的牺牲,学习多少东西去谋求明明的欢喜,都是徒劳无功。因为她不爱他。不爱,这个带血的词,总让人心疼不已却又无能为力。

  然而爱情最特别最富有魔力的地方,不就在这里吗,爱情并不是坚贞不渝山盟海誓,它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丝丝渗进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拥有让人窒息的力量。它能让你进入天堂,也可以让你在地狱徘徊挣扎。可惜的是,马路与明明,无疑都属于后者。

  但是,这一场爱情闹剧的结果,似乎到完结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明明与马路各自矢志不渝的坚持,不管多么辛酸苦涩,依然固执的坚持。剧里想要传达的信息量是庞大的,而我的理解是肤浅的,但是我似乎也体会到了编剧廖一梅想要告诉每一位观者的思想:我希望看过戏的观众,能感到他的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是值得坚持的,可以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