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的风格差异

摘要:港台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和音乐风格的差异。

关键词:发展轨迹 区别 原因

在专业权威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对音乐的分类是这样解释的,“音乐分为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通俗音乐的涵盖面很大,包括民族民间音乐、轻音乐、流行歌曲、舞曲、乡村歌曲等等。所以,流行歌曲,是通俗音乐中的一种。

流行歌曲多产生于城市,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易于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发展中趋向国际化,又有着明显的商业特征。流行歌曲作为一种音乐形式,不仅传递着许多音乐方面的信息,又是一种传递人们感情的艺术形式。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化,甚至思想,它既丰富了人们的艺术视野,又开拓了艺术领域的广泛天地。

1 港台与内地流行歌曲的不同发展轨迹

每一种文艺形式,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国流行歌曲有着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依据歌曲风格的变化,及社会制度的变革、意识形态的转变,我国流行歌曲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1 中国早期的流行歌曲(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这个时期流行歌曲的中心在上海,流行歌曲多见于电影歌曲、舞厅音乐。歌曲中装饰音、上下滑音多见,格调婉转轻柔,甜美松弛,演唱有风格抒情、俏丽等特点。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如周璇、袁美云等。这一时期中国无论港台内地流行歌曲的中心都是在上海。

1.2 第二个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七十年代末) 从这一时期开始,内地与港台的流行歌坛出现了很大的不同。

内地:本时期中国内地基本禁唱流行歌曲。早期的流行歌唱被认为是“靡靡之音”、“黄色歌曲”而被扫地出门。当时在内地多唱一些群众歌曲、外国歌曲和一些民歌。

港台:流行歌曲在港台继续发展。当时旧上海的很多歌星、作曲家转移到香港发展,这一时期港台歌曲的发展与上海时期有一定的相承关系。这一时期港台涌现出的歌星有姚莉、潘秀婷等。

1.3 第三个时期(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

内地:这一时期,内地流行歌曲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思想、文化、视野等各方面发生极大变化,流行歌曲也随之而变,新作品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来,并得到广泛传唱。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太阳岛上》等,当时著名歌手有李谷一、朱明瑛等。其音乐风格总体来说,基本沿袭了抒情歌曲的正统唱法。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电视开始普及,各种晚会、歌曲大赛等极大推动了流行歌曲的传播,内地流行歌曲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让世界充满爱》、《妈妈的吻》等。另外,港台歌曲也不断输入内地,如邓丽君的歌曲。

港台方面:港台流行歌坛继续繁荣发展,其中,香港影视歌曲非常流行。如《万里长城永不倒》等被广为传唱,粤语流行歌曲也得到很大发展,在这一时期,台湾流行歌曲事业则发展更为迅猛。台湾流行歌曲初期很少原创,多翻唱上海、香港时期的老歌,后来新作也不断出现,如侯德健的《酒干倘卖無》等。这一时期台湾的著名歌星有凤飞飞、陈丽兰及后来的费玉清、苏芮等。台湾这一时期校园歌曲也发展迅速,其中《乡间的小路》、《童年》等校园歌唱流行很广泛。侯德健、罗大佑等人是台湾校园歌曲的代表人物。

1.4 第四个时期(九十年代中期至今) 这个时期,世界及中国的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手机、MTV、电脑科技等纷纷介入人们的生活,内地音像制作业也逐渐摆脱了单一的国营模式,逐步多元化。内地、香港、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流行歌曲不断相互交流、借鉴、影响,呈现多元纷呈,而不必划出明显的分水岭。各种流派、各类歌手、各种演出不胜枚举。歌曲特点丰富多彩。内地孙悦的一曲《祝你平安》清新自然,韩红的《家乡》宽广流畅,老狼的校园民歌《同桌的你》朗朗上口等风格各异,不胜枚举。港台如周杰伦的《双截棍》近于说唱的表演倾倒无数年轻歌迷,台湾“小虎队”的热情组合掀起歌舞组合潮流。

2 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的差异

流行歌曲既然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必然受着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由于内地和港台经济文化的差异,其流行歌曲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主要区别有以下四个方面:

2.1 歌词题材不同 歌词从来都是表达着一种思想,表达着创作者及他所属的社会群体的思想。内地和港台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其思想倾向也不同,所以其歌词差异较大。

内地歌词;从思想性角度来看,多重视“弘扬主旋律”,坚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如《你是这样的人》、《好大一颗树》等。从题材范围角度看,内地歌曲题材极为广泛,包括整个世界整个生活,一草一木,喜怒哀乐都可入歌,这源于歌词作者们来自各行各业,善于用心发现生活,从多方位多角度诠释和演译生活。如《爱的奉献》讴歌了美好的道德情操;《春天的故事》描写了领袖的丰功伟绩;《小白杨》表达的是军旅战士的崇高。内地歌词也同样歌唱永恒的爱情,而表达爱情的模式、风格十分丰富。

港台歌词:从思想性角度来看,其价值观、道德观与内地有所不同,很多歌词推崇自由、强调自我,如《潇洒走一回》、《笑红尘》宣传潇洒走人生思想,《把悲伤留给自己》孤独、惆怅的情感基调迷漫;从题材范围看,爱情题材是港台歌词最主要的题材,受到大中学生和社会青年的喜爱。

2.2 旋律风格不同

内地:内地流行歌曲通常旋律气势开阔,深情婉转,或粗犷奔放或灵巧俏皮,风格多样,性格突出,经典作品很多。如《黄土高坡》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量,充满阳刚之气。另外还有许多不同风格的歌曲,如刘欢的奔放洒脱的《好汉歌》,李娜的情真意切的《好人一生平安》等,宋祖英的《辣妹子》俏皮热辣等,不胜枚举。

港台:港台流行歌曲的旋律总的来说,偏向于浪漫、随意、轻松、倾诉性强等特点,如80年代初的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等,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带给当时内地的人们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又如姜良恒的《再回首》,如倾如诉,娓娓道来。

2.3 演唱技巧和风格

内地:初期基本沿袭了抒情歌曲的传统唱法,具有清新质朴的特点。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太阳岛上》等。后来李谷一率先突破,大胆创新,灵活运用气息,真假声结合,亲切甜美,令人耳目一新。代表作有《乡恋》、《绒花》等受到人们热烈欢迎。到八十年代许多歌手的演唱有模仿港台地区的痕迹。如程琳的演唱轻柔甜美,代表作如《风雨兼程》、《酒干倘卖无》等。九十年代内地歌手的演唱已摆脱了港台地区的束傅,又吸收了欧美歌手的技巧方法,融入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如毛阿敏的演唱成熟稳重而深情,同时又气势磅礴,气息声音的控制收如又精细,对歌曲的把握准确,经典作品比比皆是,如《思念》、《同一首歌》等。不过,另外也有一些歌手演唱缺乏专业训练,没有底气,庸俗肤浅。

港台:港台歌手的演唱技巧也比较丰富。前期演唱较自由,甜美、婉转,以邓丽君为代表。经过不断发展,流行歌曲的风格特征日趋多种多样,性格鲜明各异。总体来说,港台歌手的演唱气息运用较多,声线收放随心所欲,洒脱自由。歌中带舞的表演风格也很流行,又有几人组合式的演唱也较为常见,如代表《像雾像雨又像风》、周杰伦的《双节棍》、小虎队组合等。港台乐坛强调“包装制作”,有些歌手未经过扎实的演唱技巧训练,因而缺乏深层的演唱功力,这种现象,不但港台有之,现在同样也充斥于内在流行歌坛上。

2.4 运作方式不同

内地:从流行歌曲的创作方面看,内地的词曲作者很多是国家或地区文艺单位的文艺工作者,也有各行各业的工人、教师、农民、新闻工作者等。创作者多把歌曲创作看作是一种严肃的文学,一种高雅的艺术,用心去体验、创作,注重立意的创新,语言的锤炼,旋律的意境,有较强的对艺术的执著专一精神。现在也有许多自由作家,他们也运用各种创作方法,创作了了大量优秀的风格各异的作品。

从市场角度看,内地早期流行歌曲多为一些歌舞团歌手演唱,并未推向市场。随着时代的前进,流行歌曲逐步被推向市场,被赋予商品化特性。音像制作业也逐渐摆脱了单一的国营计划经济模式,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由内地音像公司制作推出的新偶像。九十年代后内地音像企业又出现许多新的变化,重新规划各自的生产流程,重视培养自己的专属歌手和制作人。唱片公司对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属性的认识及相应的操作程序的掌握有了很大的提升。

港台:港台流行歌曲的主流是商业化方式,其娱乐功能明显。出于商业原因,港台流行歌曲创作多呈现流水线的生产方式。音像公司为适应市场赚取更大利润,让音乐人为各阶层听众量身定作作品,迎合当代人心理。其创作者集中,作品产量很高,多以抒发情感为主要题材,十分贴近当代都市青少年的心态。其音乐作品佳作倍出,一片繁荣,但总体来说,内容风格较为单一空虚,文化底蕴相对少一些。另外,唱片公司的音像制作日益更加精细重视包装、宣传竭力推销其音乐产品,满足大众的欣赏喜好。

3 形成差别的原因

上文中简述了港台歌曲与内地歌曲的区别,现在我们再来浅析一下这种区别形成的原因。概括地说,是两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无论古今中外,每种文艺形式,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社会文化现象。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只与曲式、和声、声音、技巧等专业领域有关,它更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港台与内地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以来一直分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而社会制度的不同,导致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审美上坚持社会主义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注重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些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也必然反映在流行歌曲这种文艺形式上。《我的祖国》、《走向新时代》的歌曲总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好大一棵树》教育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现在内地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流行歌曲也随经济改革及时代的发展而飞速发展,现在内地流行歌曲属于多元纷呈时期。

港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内地不同。在思想文化领域体现的是较为自由、开放、强调自我等思想较多,也有很多励志、进取、博爱、亲情等积极心态。比如《笑红尘》宣扬的是游戏人间,及时行乐的思想,又如《水手》歌颂的是一种不怕困难、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真心英雄》抒发的也是同类的情感。

4 展望

今天,我们已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在这个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文化不断提高的时代里,可以预见,我国的流行歌曲事业也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展望未来,科学技术对流行歌曲的影响不断增强,流行歌曲日益向多元化发展,交流融合更加频繁。

4.1 科学技术对流行歌曲的影响加大 当今科学技术水平高度发展,电脑制作等技术日益先进。比如最新的电子合成器,几乎可以产生乱真的音响,并创造出种种人们没听到过的声音,大大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制作。在未来的日子里,流行歌曲与电子科技手段的发展结合将更加紧密,通过电子合成器与被真实乐器、人声的结合,流行歌曲的制作将不断多样化,更具时代感。

4.2 流行歌曲向多元发展 现在的流行歌坛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各地音乐人大胆革新突破,多样化的音乐思维方式和音乐表现形式不断形成。各种流派、各类歌手、各种演出层出不穷,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歌手和歌曲的速度、数量及种类都是前所未有的,流行歌曲的现时期及未来,都会是一個多元纷呈的时期。

4.3 流行歌曲不断交流融合 资讯的发达,使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流行歌曲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也不断交流与融合,向一体化趋势发展。

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着特殊的国情。现在港澳已回归,而台湾尚与大陆两地分隔。相信港台与内地的流行歌曲在不断的交流合作中,不但能共同发展提高,更能起到一定的文化纽带作用,更多地促进两岸交流,为祖国统一起到有益作用。因为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文艺形式,它对人们的生活、思想都会起着一定影响作用,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折射。我们期望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的流行歌曲将谱更新更美的篇章,拥有她与众不同的意义,从而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绚烂之笔。

参考文献:

[1]陈静.浅析当今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之态势[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第23卷,P167.

[2]关黎,张辉.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M].音乐生活.2007-05.P83.

[3]苏海健.大陆港台歌词创作比赛[J].语文学刊.2001年第一期.P36.

[4]邹丽.中国内地流行歌曲发展轨迹管窥[J].学术论坛.P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