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案例ppt

  [摘要]一些会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至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职业道德下降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是社会公共产品,占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因此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债权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质量高低、是否真实可靠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共众的经济利益。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因此,会计人员承载着广泛的社会责任。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不做假账”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但是,目前的会计工作中,虚假、失真的会计信息已让众人触目惊心,从美国“安然之死”到“世通”的风波再起,从中国的琼民源、蓝田股份到银广夏、达尔曼神话。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会计信息质量已经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造假、失真的原因分析
  
  1.非主观故意原因
  由于用人机制的原因,一些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人在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在处理相关业务时有意无意的出现差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一些审计人员由于技能水平不高,从业经验不足,不能辨认真假,更为低质量会计信息留下了生存空间。据调查因业务水平低而出错的占17.3%。
  2.主观故意原因
  (1)据财政部重点课题组调查显示:当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仅仅只有6.8%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令人震惊的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居然有占83.13%的会计人员认为应按单位负责人意见掩盖问题;对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人员主动出谋划策的占11.2%,配合单位负责人造假的占26.8%,被迫操作的占44. 7%。由于就业环境恶劣,为了自己和单位的经济利益而放弃会计原则,接受授意和指使,利用法律法规本身的缺陷钻政策空子。为了迎合领导意图,人为调解利润或亏损,制造所谓的“厂长成本”、“书记利润”,达到隐瞒拖欠或逃避纳税,严重干扰了国家经济秩序,从而丧失了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滋生了贪腐现象。
  (2)企业内部监管不够,有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审计人员结构和素质不高而形同虚设,内部控制制度空转,给不法分子留下舞弊的空间。
  (3)社会监管不够,审计部门由于利益驱使不能客观公正的执业,履行经济警察的职能。
  理论上讲,审计人与审计委托人或审计授权人和被审计人三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经济关系,审计人处于超脱的独立地位。但是,在我国种种原因使得审计委托人或审计授权人就是被审计人。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经济监督的功能,更不能超脱独立,相反参与造假。例如:银广夏、麦科特、ST黎明与中天勤、华鹏、华伦等几家会计师事务所串通做假。为中国第一只死亡股“达尔曼”审计的100多家事务所以假变真,蒙骗国家和社会公众长达14年,总额高达12.79亿元、涉及9家银行的贷款无法追回。这些高学历、高技能的会计人员造假手段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造假、失真的本质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下降。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经成为会计学界、经济学界乃至社会的一大难题。为此,朱�基总理提出:“不做假账”的基本要求。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力度,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下降的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1)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本能,会计人员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屈从领导意图,或者利用职务之便假公济私,贪污造假。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不足,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偏低
  调查显示有近30%的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不知晓,在从业过程中根本谈不上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更谈不上所背负的社会经济责任。
  2.就业竞争激烈
  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不强,指使、强令作假,会计人员动则失去岗位。
  3.无法可依或处罚力度不够
  各级财政部门只对资格证考试、继续教育等工作有组织地进行,而对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却无人问津。对道德优劣表现赏罚不明、违规行为惩治不力。我国1993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又使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时,缺乏法律保障。正像有的会计人员面对弄虚作假的授意、指使、强令而承认自己行为有失职业道德时所说,法律都管不了的事,我们更无能为力了。调查结果是:有75%的人认为对不讲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处置太轻,25%的人认为根本没有处置。这也正是违法会计行为滋生蔓延外在条件。
  据此,会计学界大力推崇会计委派制;有人提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立法力度、处罚力度以提高会计信息之量。但是,笔者认为,用外在的压力和鞭策只能机械的解决表面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从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入手。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才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正所谓“道德比技巧或知识更重要,惟有道德才是解决利益冲突的选择。”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措施
  
  1.改变目前“重技能轻道德”的教育现状
  事实证明:高技能的会计人员并不一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重技能轻道德”的教育机制是有缺陷的教育。正如美国会计学家米恩茨(Mints)说:“为了成功扮演自己的角色,会计人员必须同时具备技术要求和道德要求。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同不良的现象做斗争,优选会计政策,扬善弃恶做到自律和慎独,即达到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的最佳结合。” 建议大、中专高校教育要设置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并把它放在课程体系的首位。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不仅要传授技巧与知识,还应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不仅要重视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更要重视在岗会计人员后续职业道德教育。
  2.建立健全对会计人员的监管机制
  (1)建立人才“诚信库”。财政部门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监督检查,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注册、登记、年检与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建立“诚信库”,对于不能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对外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根据情节轻重进行暂停从业、曝光、取消从业资格、终生“禁赛”等处罚。对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观念,抵制外来干预,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会计人员,通过行业、媒体等进行表扬、奖励。真正做到 “弃恶扬善”,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行业规则,使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地、充分地披露给社会公众,为社会公众服务。
  (2)建立对会计人员的保护机制。在调查中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占88.8%的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有50.34%的会计人员是被迫造假。之所以被迫作假是因为如果会计人员不按领导意图办事,自身利益就会受到影响,更甚者丢掉工作岗位。鉴于此,财政部门应该建立“保护机制”:单位聘用持证会计人员上岗时在财政部门注册登记,解聘会计人员时应经财政部门仲裁。原则上对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同意解聘;对由于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坚持原则、按制度办事,不受指使违背单位领导的意图而遭到解聘者予以保护。措施是:会计人员同意离岗的,强制单位必须给与高额经济补偿,对于离岗会计人员经本人同意由财政部门委派上岗;会计人员不同意离岗的,强令企业继续留用,不得打击报复。这样,既弘扬了崇高的会计职业道德精神,又保护了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使会计用人机制得以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会计作假的可能,使会计信息质量真正有用和可靠。
  3.会计人员要不断地自我完善
  职业道德重在“修身”,我国古代先贤都把道德建设看作人生第一需要。“尊道重德”是做人的上线,“遵纪守法”是做人的底线。高尚的道德基于长期培养,即所谓“道”是走出来的,“德”是修出来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品德素质、业务素质,才能自觉反腐防变,才能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做好会计工作。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是规范会计行为、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只有从整体上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葛家树:“安然事件”的反思,《会计研究》2002.7
  [2]朱秀华:促使会计人员遵守事业道德,《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5
  [3]包俊权:谈谈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渗透,《中华会计学习》2006.3
  [4]刘惠乾:浅谈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高师财务管理研究》2005.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