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足球课中的运用:2018全国足球特色学校

  摘 要:以“导入式”教学班为实验班,传统教学班为对照班,研究“导入式”教学在高校足球课中的运用情况,论证了采用此种教学模式比传统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有明显效果,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导入式”教学;高校;足球课
  
  当今世界正处于转型时期,知识经济引发的一场新革命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和学校体育发出了新的呼唤,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贯彻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环节,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将关系到学校合格人才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是其重要的手段。本文试图探索一种将增强学生体质与培养学生人格和社会能力相结合的新型的大学生体育课教学模式,即“导入式”体育教学模式,此模式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在坚持“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下提出的“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综合技能水平――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且以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论为理论基础,根据大学生的体育课程特点,建立的系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价。以此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需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导入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足球课中的运用。实验对象:为来自河南科技学院2008级不同院系的男生64人。从中将他们随机编成人数相等的2个班,并确定其中A班为实验班,B班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导入式”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由同一教师执教。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状况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两个班各项测试指标平均水平接近,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对比要求。实验周期从2009年9月起对他们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教学实验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实验内容,查阅了有关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的文献,并收集了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专业论文,了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文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2.教学实验法
  (1)实验准备:首先测定了解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各项测定指标上保持接近;其次依托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查阅收集影响学生足球运动能力的各种因素,为教学实验奠定基础。
  (2)实验设计:(如图一)
  (3)实验步骤: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班严格以导入式"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授课学时均为38学时。
  (4)实验评定:与参加实验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谈话、讨论,以获取各种有关足球教学模式的反馈信息,即:对于学生从体能、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等几方面进行必要的评定;在教师方面从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教育的行为以及教学模式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进行评价。
  3.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所获得数据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采用T检验对实验前后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差异水平标准P0.05)。
  究其原因,学生在学习足球技术的同时,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没有针对性的改变这些项目指标的内容,之所以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有幅度不大的上升,是因为体育锻炼的基本功能。
  三、结论
  1.“导入式”教学模式能够改善大学生对足球运动技术的掌握。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有很大帮助。
  2.“导入式”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运动热情有很大帮助。且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其“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3.“导入式”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实验证明,“导入式”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较自然地运用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四、建议
  1.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出新的可行性教学模式。
  2.运用“导入式”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抓住最佳的引导时机,避免过多的重复引导。
  3.运用“导入式”教学模式时,注重教学方法优化与合理,教学组织形式的多变。
  4.运用“导入式”教学模式时,评价方式宜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袁骏.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与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
  [2]黄振鹏,陈明鹏.“导学式”教学模式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武术科学,2004,(4).
  [3]谢向阳.“四导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体育师友,2005,(3).
  [4]郭洪波.“引导-探究”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1).
  [5]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胡活伦.对我国普通高校三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评价[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3).
  [7]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8]肖焕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2,(9).
  [9]刘诗教,俞昌军,吕烁.对三类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实验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