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感召 践行感召公益

  墨子曰:“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器深厚,其就必大。”当公益营销成为企业公益主流的时候,海航的做法成功尤显“格格不入”。但以海航自身带动、社会参与的内涵和外延结合模式,“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是海航对公益模式的探索。
  
  “善于人晓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因为没有从利益层面作为公益行为的考量,所以海航所做的一切都很自然。”海航集团执行副总裁高荣海告诉《环球财经》记者,这是海航公益一贯坚持的原则。
  “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是海航公益理念。贯穿这个理念中的是从“至善井”到“光明行”,从“幸运之旅”到慈善济贫,从助残到支持文化。十几年来海航集团在帮助政府排忧解难,资助民生和环境重大行动;解决最低层的民众的最基本的生活困难的践行。是海航公益的实践轨迹。和辉煌的主业相比,海航的公益和社会责任的担当不动声色,都按部就班。
  目前,国内的企业无论是捐赠行为还是CSR规划都缺乏系统,带有随意性和偶然性。“5・12”地震成为探寻中国企业公益模式创新和进展的最合适的观察平台,之后,种种公益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所有这些给企业公益带来的变化,大多是心态上的。
  墨子曰:“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器深厚,其就必大。”当公益营销成为企业公益主流的时候,海航的做法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以海航自身带动、社会参与的内涵和外延结合模式,“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是海航对公益模式的探索。
  
  “杯水”践行
  
  近年来,公益事业在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推动下,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进一步深究就会发现,人们只有在广受关注的大事件中才能看到企业的身影。公益理念并没有成为企业的基因,企业也没有把公益事业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使之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海航欲打破这一格局。
  “海航是一杯水,如果把这杯水独立地搁置在社会环境以外,这杯水可能会蒸发或者干涸,想要永久的存在,必须泼到大海里去。大海就是祖国的需求,民族的需求,百姓的需求。”高荣海说“杯水理论”已经成为他们做公益的支撑,也是他们作为社会责任的考量。
  “每年春节除夕,不论航班归来多晚,领导都要到机场迎接机组成员,并且与在一线工作的员工一起吃年夜饭,这在海航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还有就是集团公司的领导每年春节都会慰问贫困的职工家庭,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海航的社会责任。”海航一位员工告诉《环球财经》记者,在海航内部有一个“互助基金”,截至2010年1月4日统计,2009年集团互助基金收入264.475万元,支出129.4万元,受益者是集团各个部门贫困的员工家庭,而出资者是集团的领导和收入较高者。
  “如果一个企业连自己内部的社会责任都做不到,在外面做公益不就显得有点做作了吗?”副总裁高荣海告诉记者,在外部,海航也有自己的选择,目的也是以自身的实践诠释对公益的看法。
  目前,中国民航业大量运力集中在东部和枢纽城市,而聚集着大量农村、山区的中西部地区运力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从2007年开始,海航参与西部旅游,先后挺进云南、甘肃、重庆等西南西北航空市场。8月,海航向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购买100架飞机,其中包括50架50座的ERJ145%机和50架106座的EM-BRAER190飞机,每周可以飞行2800-3000班次,基本上满足了目前中国西部及中小城市的支线航空需要。
  “对于海航‘西进’之前集团公司也有过考察,结果是明明知道不会赚钱。还有中非合作论坛时,海航开通了两条非洲航线,没有多少收益。但我们要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这些事情。一个项目对社会的带动是方方面面的,海航除了自身利益外,还要更多地为社会、为他人创造利润。兼善天下,这是海航人的世界观,也是价值观。海航希望能通过行动带动全社会对公益的关注。”高荣海说。
  在“杯水理论”的引导下,截至目前,海航提供了4万多个就业机会,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价值超5.5亿元。自2001年起,海航用机上机票拍卖“幸运之旅”所得收入的50%建立的“幸运之旅扶贫捐助专项基金”,已捐助金额为1271.845万元。
  这些数字相对于海航近1,500亿的总资产不算什么,但根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的企业比例不过1%,捐助总额仅为GDP的0.1%,而美国为9%,这样一组令人思考的数据,使得上述海航的公益数字显得尤为意味深长。
  “海航是民营企业,力量还很有限,但我们希望在海航的带动下,能感召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公益当中。因为企业说到底是得益于社会,所以要回授社会。”海航集团执行副总裁高荣海这样告诉《环球财经》。
  
  跨界承担
  
  如果说海航的“幸运之旅扶贫捐助专项基金”和“西线”航运的开通还和主业有关联,那“至善井”的挖掘,“光明行”的投入就完全和航空没有任何交集。
  秀英区荣山乡文明村是革命老区,也是海口市最边远、最贫困的村庄之一,全村190户860人,一直使用上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供水系统,由于水位下降,导致供水严重不足,水渠更是年久失修,不能使用。在海南西部多玄武岩地区,石头留不住水,老百姓多用水缸储水,农业生产更是靠天吃饭。
  2003年,海航成立10周年之际制定了“至善井”计划,“100个20万元”是海航“至善井”项目的数字表述。是什么意思呢?20万元是打一口机井的基本造价,100就是海航会在2003年至2007年5年间,投资2000万元,要为海南人民打100口井。
  “至善井”为海南中部和西部解决了吃水问题,是海航对于海南的回报,也是其公益的起端。“我们的企业就是在这个地方城长起来的,老百姓有恩于我们,前期我们遇到的多少困难离不开这里老百姓的支持、关爱。所以回报养育海航的这块热土是义不容辞的。”高荣海说。
  雪山、青草、美丽的雪莲花,几乎每一个到过青藏高原的人们无不为高原的美景所迷醉,可在高原,随处可见鼻梁上架着用医用胶布缠着像瓶底股厚的简陋眼镜的老人,和这个被认同为距天最近“天堂”似乎不太搭调。然而更为“奇怪”的是,青海、白内障竟然和海口、航空公司结下不解之缘。
  2004年启动“海航――青藏高原10年光明行动”,计划在2004~2013年间,出资500万元,为2000名白内障患者购买人造晶体,并由北京同仁医院和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为白内障患者治疗,使他们重见光明。我国是世界上眼疾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现有盲人500万,每年新增盲人45万,其中新增白内障患者约40万。   多年来海航已在青海开展多项公益活动,捐建数所希望小学成为海航公益的一项长期工作。2010年4月15日在青海省玉树地震一天后,海航集团捐赠100万元作为首批救灾善款支援震后救灾。“光明行”至今仍在继续,2006年12月,“海航光明行”来到了海南。截至目前,“海航――海南光明行”的目标已完成近半。
  海航董事长陈峰在2005年7月18日“海航――青藏高原10年光明行”之“西藏行”中在拉萨的一番感言。最能体现海航的初衷:“海航是一家依靠改革开放和全社会支持成长起来的企业,所以我们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过方方面面需要帮助的人。尽管我们知道我们的投入也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我们不会放弃努力。”
  “治眼睛,挖井,跟航空有什么关系?但只要做了,老百姓心里是温暖的,这样做企业才会健康的有后续的发展,才会立于不败之地。”高荣海告诉《环球财经》记者,在“光明行”的实施中间也有困惑,“海航希望得到白内障患者的名单,和一个地区的患者数字,这样就好安排,但是遗憾的是这个数字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海航现在还没有实力做到面面俱到,作为一家航空公司,海航可以出钱、出力,但是更希望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因为公益是大家的,海航最终想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海航集团执行副总裁高荣海说这是海航公益中最想看到的境况。
  
  引导进行时
  
  目前在全世界,主导的公益类型有两种,一种由事件性所引发(如突发灾害),一种源自宗教信仰(如佛教提倡的种善因结善果)。
  而海航探寻公益之道的十年,是社会责任之心的积淀。通过“海航光明行动”、“母亲健康快车”、“至善井”、“海航林”等一系列公益事业,累计向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各种公益组织、大中小学校捐赠价值已超过3.6亿元的善款、物资和机票,已初步形成了以支持教育、帮孤助残、扶贫赈灾为主的独具海航特色的公益事业体系。
  这些也只是海航十余年公益的缩影,海航因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于2008年下半年荣获“中华慈善奖”及“最具爱心内资企业”荣誉称号。
  长久以来,如何确立公益活动的价值主张,一直是企业面对的困惑。当价值主张没有明确时,企业在公益产品的资源和能力投入以及盈利方式的设计中,都无法实现效率。这就好像是一个南辕北辙的拼图游戏:一个孩子费了很大力气寻找到了一块拼图,但最后发现,这根本不是整张拼图中缺少的那一块,最后,他只能把这块拼图贴在一个原本并不需要的位置上。
  如果企业从事的公益活动,恰好是自己的特长,又是社会所急需的,那么无论是企业公益产品的价值主张,还是企业在资源和能力上的投入取舍,都将不会遇到矛盾。常态下,这种理想的情况很难出现,但现在海航的公益也正是在寻找公众期待和自身绩效之间的微妙平衡。
  “我们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富人的慈善理念本来就大大的落后于发达国家,社会组织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引导、推进。今年海航就想把社会责任这块做个纲要,怎么去做,组织、实施、包括对像的选择、规模、时间的安排,做哪些都体系化。”高荣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