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投资人获得真实回报|动物回报人类真实的事情

  进入基金业之前,赵学军先生曾就职过通信广播公司、外经贸部、商品交易所、纺织原材料交易所、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证券有限公司等众多领域。1998年,他转战新生的基金行业,从2000年10月至今任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2011年5月起代任公司董事长职务。
  数十年来,嘉实从一个小公司成长为至今资产规模排名第二大公司,其间,赵学军功不可没。为此,《金融理财》记者特地采访了赵学军先生,道出其成功秘诀之所在。
  
  拂去浮华方有为
  从2001年6月,A股第一次来到2200点,经过10年的一个轮回,我们又回到了这个点,不少人发出“十年烟云一声叹息”的感慨。
  与十年前大环境欣欣向荣、美国网络泡沫的破灭仅仅对局部市场经济产生影响不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欧债问题需要长期解决,长期低迷的局面难以扭转;美国在高财政赤字下经济前景黯淡。国内经济放缓,出口遇阻,通胀高企。可以说,市场弥漫着强烈的悲观情绪。
  在悲观的情绪上增加悲观,于市场无益,于投资者无益。赵学军说,风物长宜放眼量,应拂去眼前的浮华,以更远见的视野来思考我们的行业,来探索我们自身的发展。
  对于基金行业,赵学军认为,应该摒弃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从重产品发行,到重产品质量;从注重基金销售,到注重把产品推介给合适的客户;从只关注产品的业绩,到注重投资人的真实回报。
  当真正拂去这些浮华,行业内的优秀基金公司,才大有可为。而有所为的基金公司,必须将帮助投资者获得真实回报放在首位,应该真正的去关注投资人。
  为了让投资人真正获得回报,嘉实将继续贯彻好“全天候、多策略”的投研策略,以使“优秀的业绩、持久的业绩”这一目标能够继续向前迈进。嘉实希望用“多策略”打造具有各自稳定风格投资观的品牌基金,解决长期业绩的稳定性问题;而把投资人回报的问题放在更前端,由理财顾问帮助他们,让他们在风格之间转换,应对市场不同的变化,以“全天候”实现投资人长期投资和中短期投资的协同。
  此外,嘉实致力于通过创新,给投资人带来回报,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有竞争力的产品,无论是通过产品的形式还是服务的形式,嘉实将继续推进基金行业、推进理财、推进改革投资人对基金行业的看法,改变基金投资人的真实的回报和真实的感受。
  
  关注真实回报
  2007年底,伴随股市从高点滑落,中国基金业的“盛世”也戛然而止。三年多来,在中国财富管理的竞技场里,公募基金的发展速度与银行理财产品、阳光私募、券商集合理财等竞争对手相比明显逊色。处于瓶颈期的中国基金业出路何在?赵学军有着自己的思考。
  “成功的资本市场,必须有长线、稳定的资金来源,并在制度设计上给投资人充分的保护。”赵学军认为,正是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对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够,造成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失衡。
  因此,赵学军很早就呼吁,基金业应该成为我国养老体系制度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养老金成为资本市场稳定的资金来源。
  他表示,中国基金业具备银行托管、信息披露等制度优势和十多年积累的资产管理经验,可以更加透明、更有效率地承担起管理养老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职责。无论是公募产品还是企业年金产品,都可以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丰富的养老金投资渠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来的养老危机。在这一过程中,基金业也可以迅速壮大资产管理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中国老百姓的养老钱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至于如何带给持有人更好的回报,重获投资者认可,已成为业内有识之士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赵学军认为,过去我们的重心是关注产品的回报,现在应该关注如何让投资人真正得到回报。
  在他看来,产品的回报和投资者的回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嘉实某只基金几年来的回报可能有400%,但基金的回报不等于投资者的回报,投资者申购的时点也许是错误的时点。基金公司往往讲自己的产品年化回报是多少,都挺高,但是绝大多数的投资人都挣不到这个回报,我们就应该思考这是为什么?”
  他强调,单纯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绝对收益产品,未必是治本的选择。“简单地假想,有的投资者要5年以后达到他的最大收益目标,有的想明年就实现目标,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风险承受能力也不一样,怎么可能靠一只产品同时让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化?”
  为此,赵学军的解决之道是“标准化产品、个性化服务”。而嘉实基金“全天候、多策略”的投研平台,正是着眼于提供好的“标准化产品”。
  “投研的核心是加强研究和风险管理。过去基金公司的产品严重雷同,但未来基金必须要明确定位,要有不同的策略和风格,提供个性化服务。”赵学军申明道。
  
  重塑市场价值观
  近期,资本市场监管新思路逐渐展现,对股市和基金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赵学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未来的金融格局应以直接融资为主导,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改善资本市场质地,重塑资本市场价值观。
  赵学军认为,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初创期和改良期,目前应该站在构造整个中国金融格局的高度上重新审视资本市场的定位和发展战略。
  他说,中国应该建设成为以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的强大经济体。欧洲、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证明,以银行为主的间接金融体系无法有效消化金融风险,风险最终都被“吃到银行的肚子里”,进而动摇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无论是股市还是债市,其消化风险的能力都强于银行。
  实际上,风险本身是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解决风险的办法是充分的信息披露。银行系统处于封闭体系下,其信息是不对称的,只能通过银行自身集中消化风险,但会产生溢出效应,危及到储户。
  资本市场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能够更好地解决风险的认知问题。风险被资本市场里众多的投资人所分担,也就是说,无辜的人不需要承担相应风险。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未来的金融格局应该以直接融资为主导。
  在此基础上,资本市场未来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从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的角度考虑,为了吸收由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过量货币投放,有理由大力发展更加健全的虚拟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
  中国传统文化讲“欠债还钱”,国人对债权的尊重在某种程度上高于股权。让投资者享受相对更安全的债券收益更适合中国的社会价值基础,也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因此,应改变目前“九龙治水”的现状,积极推动形成一体化的债券市场,大力推进债券创新和债券OTC市场建设。未来十年应当是债券市场大发展的时期,从而构建一个结构更加合理的资本市场。
  对于股票市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重塑市场整体价值观,引导形成崇尚价值投资、摒弃投机的投资文化。实际上,无论是免征资本利得税但征收分红税,还是上市公司注重派发红股而不是现金分红,都容易让投资者轻投资、重投机。从这个角度看,监管层推出的分红新政很有必要,对于一定规模以上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实施强制性分红政策有利于引导健康的投资文化,改善资本市场质地。同时,应限制所有损害投资者利益、造成信息不对称的行为。严格控制中介机构损害市场的投机行为,如券商“直投+保荐”的模式。
  更重要的是,分红政策等一系列监管新政的意义还体现在扭转上市公司价值观上。目前,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分红的倾向仍比较明显,企业家投机的结果是大股东利益最大化,职业经理人能够控制更大的资源,而不是服务于流通股东。资本市场上正确的价值导向是鼓励上市公司将创造利润的能力与投资者分享,愿意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利益。这样的价值导向应该通过强制分红、良好的公司治理、独立董事监督等制度安排加以规范和体现。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们不断地呼吁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提升资本市场质地以及放松市场管制,其目标无非是希望更好地履行“为持有人赚钱”这样的使命和责任。”赵学军目光坚定的说:“我们坚信,只有健康、完善的资本市场,只有真正获得回报的投资者,才能支持基金行业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