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又是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地图

  国际政治就像任何人类行为一样,由根植于人性的客观规律所支配:“正义的标准是以同等的强迫力量为基础的;强者能够做他们有权力做的一切,弱者只能接受他们必须接受的一切”   2010年4月,又是一年郁金香花开的季节,吉尔吉斯斯坦又“革命”了,只不过上次“革命”的“革命领导人”变成了“革命对象”;“革命”的发源地也由“郁金香革命”后上台的巴基耶夫总统的故乡――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贾拉拉巴德和奥什,换成了北方城市塔拉斯(Talas)。这座绝大多数中国人一辈子都不曾听说的陌生城市,却与中国的文明和历史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因为这座城市的名字还有另外一种译法一怛罗斯,整整1250年前,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公元751年,唐朝大将高仙芝帅三万唐军与阿拉伯胡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Abu Muslim)统帅的阿拉伯联军为了争夺中亚的主导权在此地进行了中华――阿拉伯两大文明间的第一次正面冲突。结果唐军败绩,中国的力量被迫收缩;然后就是安史之乱,中国人再也没有能力回到中亚――这一别就是1200年。如今怛罗斯(塔拉斯,Talas)再次因成为大国博弈的战场而名扬世界舞台,只不过这次舞台上的主角换成了美国和俄罗斯。
  
  欢迎来到吉尔吉斯斯坦
  
  不管是盛极一时的唐朝还是阿拉伯帝国,是俄罗斯还是美国,吸引这些世界大国来到吉尔吉斯斯坦这块中亚腹地的不是黄金,不是石油,当然也不是汗血宝马,而是它本身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
  吉尔吉斯斯坦向西南方,越过塔吉克斯坦就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正西方向,越过乌兹别克斯坦可通往里海;在西北方向经哈萨克斯坦,可通向俄罗斯的北高加索地区;而在东南,则与我国接壤。这个战略地位决定了吉尔吉斯斯坦是当今世界一个极其重要的多种政治力量相交汇、相变化、多元文化相交织、相互影响的中心。而为这种地缘政治地位所累的吉尔吉斯斯坦,也就成了世界上惟一一个同时存在美、俄两国军事基地的国家。
  对吉尔吉斯斯坦兴趣最大的,是美国。
  控制这块土地,对美国来说战略收益是巨大的。首先,吉尔吉斯斯坦作为中亚地惟一实现“颜色革命”的国家,其存在本身就是对这一地区美国价值和利益的巨大肯定;其次,这里紧邻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阿富汗战争和“反恐战争”最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这里地处里海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输往中国的咽喉要道,并且吉尔吉斯斯坦本身就与中国接壤,对于志在围堵中国的美国来说,这里不得不成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当然还可以恶心下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向西北越过晗萨克斯坦就是俄罗斯北高加索,车臣就在那里,端地是俄国“柔软的下腹部”。被人用刀顶着小腹,那滋味一定不好受。
  如此一箭四雕的好事,美国当然要抓住不放。只不过这里一直是俄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吉尔吉斯斯坦本身又同时是上海合作组织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成员国,在亲俄总统阿卡耶夫的领导下,端地是针扎不进、水泼不进。这时本・拉登站出来支援了一把美国的中亚战略――9・11事件的突然爆发,给了美国进入吉尔吉斯斯坦绝佳的历史机遇,而美国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遇。
  
  美俄暗战
  
  2001年10月之后,美国为了阿富汗反塔利班战争,在中亚建立了一条空中走廊,包括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附近35公里处的玛纳斯空军基地(Manas),塔利班政权垮台后,玛纳斯基地本该撤销,但美国却借口阿富汗局势未靖,一拖再拖,每年不断增加因此基地给与吉尔吉斯斯坦大量美元的补偿,最后提出将玛纳斯改为“过境运输中心”的建议,并付诸实施。
  五角大楼不惜血本维持吉尔吉斯斯坦的玛纳斯空军基地,也是很拨弄过一番算盘珠子的,算计的结果就一个字:值。
  根据2009年6月美国军队出版物《星条旗》月刊(Stars and Strips)的说法,“超过170000名盟军人员从这个基地进出阿富汗,而玛纳斯是5000吨货物的运输据点,包括备用配件与器材,制服和各种物件,以支持个人和军事需要……现在,大约有1000多名美军,几百名西班牙和法国士兵部署在这个基地。”另据法新社2010年4月3日报道,白宫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特派代表理查德・霍尔布鲁克(Richard Holbrooke)今年2月份首次在任职期间访问吉尔吉斯斯坦时说,“每个月有35000名美军士兵通过这条通路进出阿富汗。”按照这个比率计算,玛纳斯基地一年北约盟军士兵进出的数量约为42万人次。每年42万人次的美国/北约士兵就这样在中国和俄国的家门口自由出入!
  美国赖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做法令俄罗斯十分不安和恼火。在2003年俄国与当时的阿卡耶夫政权达成协议,在美军玛纳斯基地附近的坎特(Kant)建立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内的军事基地。再然后就是2005年巴基耶夫帮助策划的所谓“郁金香革命”,“革命群众”赶跑了亲俄的阿卡耶夫,巴基耶夫上台。
  2009年初,俄罗斯向巴基耶夫政权提出一项21.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条件是吉方必须关闭玛纳斯的美军基地。2009年2月,吉尔吉斯政府宣布,他们将驱逐其境内美国/北约军队,然而在华盛顿同年6月提供6000万美元赞助之后,想在大国关系的平衡中走钢丝的巴基耶夫改变了初衷,口气有所软化。此后玛纳斯基地得以保留,只不过公开名称由“美国空军基地”变成了“美军转运中心”,其他一切照旧。后来的事实证明,巴基耶夫在大国间骑墙的这一招看似高明,实质上却是在玩火。
  历史的时针指向2010年4月。
  4月6日,有媒体公布,俄罗斯停止向吉尔吉斯斯坦出口石油,准备将对吉石油出口关税涨10096。6日晚吉马克西姆・巴基耶夫(总统巴基耶夫的儿子)率领团队赴美举办招商引资大会。而就在此时,塔拉斯州开始发生“暴乱”。随后吉尔吉斯斯坦关闭了接入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所有网络,同时屏蔽了莫斯科“回声”电台和“俄罗斯之声”的播音。吉政府表示,与政府对抗的不仅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敌人”。7日巴基耶夫政权的总理乌谢诺夫与俄驻吉大使举行会谈,要求俄罗斯媒体不要发表对吉不友好的文章,并称这样的媒体是吉的敌人。吉尔吉斯斯坦总检察长图尔松库洛夫则说,根据线报,在塔拉斯市的反对派示威者“每人获得了12美元到60美元不等的奖金”。在“12~60美元”的魔力下,塔拉斯骚乱开始的72小时之后,巴基耶夫总统出逃到吉国南方他的发家地。在那里巴基耶夫总统有众多的支持者,声言为了保卫巴基耶夫总统不惜一战。
  一时间流言四起,一场南北内战似乎不可避免。然而最终还是避免了,因为普京的一个电话。
  
  一个交易
  
  反对派虽然夺权成功,但却面临这 一个事关其“临时政府”合法性的重大问题:只要巴基耶夫总统不辞职,从宪法上说,他就仍然是吉尔吉斯斯坦的民选总统。“临时政府”的当务之急,要么逮捕巴基耶夫――这样极有可能引发内战:要么迫使巴基耶夫总统辞职――当然巴基耶夫本人不到山穷水尽是不会辞职的,毕竟还有大量的南方基本群众在支持他。
  但普京的一个电话改变了这一僵局。
  据俄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在4月15日与普京总理通过电话后,巴基耶夫发布辞职声明:“在这段悲伤的目一子里,我(古尔马贝科・巴基耶夫)意识到要为民族未来和吉尔吉斯的完整负责,根据宪法第50章规定我提出辞职。”随后巴基耶夫在俄军方护送下前往上海合作组织另一成员国――哈萨克斯坦。而中国外交部也同时宣布向吉尔吉斯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对吉国内局势趋于稳定、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感到高兴”,由此可见,就目前而言,吉尔吉斯事件的后续发展已经被纳入了上合组织(也就是中俄)主导处理的处理框架,其首要任务就是以“上合(中俄)”的力量来维持吉尔吉斯国家的稳定。
  普京在电话里到底对巴基耶夫说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是从俄国支持的吉尔吉斯斯坦“临时政府”对美军玛纳斯基地态度的戏剧性转变中或可猜度一二:
  4月8日,据路透社报道,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领导人、临时政府从事宪法工作的泰凯巴耶夫(0murbekTekebavev说:“俄罗斯在驱逐巴基耶夫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美军设在吉尔吉斯的空军基地,很有可能将提前关闭。”
  4月9日,美军中央司令部表示,美军将暂停使用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机场空军基地运送阿富汗战场美方军事人员。
  4月13日,吉尔吉斯斯坦“临时政府”领导人、前外交部长罗扎・奥通巴耶娃在接受美联社记者专访时说,“临时政府”将把美国租用的玛纳斯机场空军基地租期延长一年。
  4月15日,据美联社报道,美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表示,吉尔吉斯斯坦首都附近的美军玛纳斯空军基地自15日起恢复常态,可全天候起降飞机。为北约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提供重要支持。
  同日,普京打电话给巴基耶夫总统,后者随后宣布辞职,在俄军保护下流亡哈萨克斯坦。
  很显然,这是一个交易:美国吞下颜色革命胜利果实被颠覆的苦果,默许吉尔吉斯斯坦重回以上合组织为代表的中俄势力范围,条件是保留玛纳斯空军基地。也许这就是普京打电话给巴基耶夫所说的内容;也许这就是小国地缘政治宿命的悲剧;也许这一切本来不像看起来的那么糟糕,因为国际政治就像任何人类行为一样,由根植于人性的客观规律所支配:“正义的标准是以同等的强迫力量为基础的;强者能够做他们有权力做的一切,弱者只能接受他们必须接受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