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积分卡作为一种变相价格竞争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商场所采用,而这一现象也引出了下面几个问题:①为何越来越多的商场都采用该种手段进行竞争;②发放积分卡究竟对顾客有利还是对商场有利。本文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沉没成本对积分卡现象在商场之间,商场与顾客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发放积分卡是商家的一种变相价格竞争行为,使得商家自身利润降低,而顾客成为了博弈的受益方。
[关键词] 积分卡 交易成本 沉没成本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由计划经济时的卖方市场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买方市场,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商品种类越来越多。在从卖方向买方转变的这一过程中,处于高度竞争中的各生产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在功能上趋同,造成了同类商品的较高替代性甚至完全替代性,而作为直接面向顾客的终端零售商------商场也伴随这一转变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于销售商品具有较高同质性,造成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不得不采用各种手段去吸引顾客以获取更大利润空间。发放积分卡成为越来越多的商场都采用的手段,商场为何选择发放积分卡,主要从商场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
一、商场之间的博弈分析
在顾客无偏好时,销售同质商品的商场率先采用积分卡会取的一定的先动优势。在价格战中,商场与竞争者之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关系;在博弈过程中,企业和竞争者都有两种策略选择:发卡和不发卡。下面将从收益的角度分析两商场发放积分卡的行为。
假定市场上只有商家1和2两个实力相当的大型零售企业垄断所在城市的市场。两商家销售的是同质产品,没有质量、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博弈双方在进行决策时所拥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即只知道竞争对手的战略空间与行动概率,而并不知道具体会实施的战略。在发卡前两商家各自获得的原收益相等均为I,不发放积分卡的商家由于市场份额的减小所带来的损失都为L,发放积分卡后的商家收益的增加都为I0,当采取价格竞争策略时,商家1认为通过先发卡可以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它带来的收益大于因引进积分卡系统和打折而带来的损失),而发卡所引进的积分系统的成本为V1;如果商家2也同样采取发卡策略,引进积分卡系统的成本为V2,那么面对既定的市场,两个商家会因打折而带来损失(因为同时打折使得双方在价格上都不具有吸引力),损失都为Ld[且V(1,2)+Ld 由于R1�R2,-sc1�-sc2�-tc,因此该博弈原本存在一个均衡(不发卡,消费),但在供大于求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由于顾客知道商场之间博弈的均衡结果是发卡,其行动必然是发卡,这使得商场不发卡的行动空间对顾客来说不可置信,商场只有采取发卡的策略,在给定商场发放积分卡的条件下,顾客的购买的支付为-tc大于不购买的支付-sc1,所以该博弈的均衡变为(发卡,消费)。在两个均衡结果中顾客无论商场发卡与否顾客都要选择消费,顾客存在交易费用和沉没成本,因此顾客所享受到的优惠或者折扣的价格不可能降低至商品的边际成本。
总的来说,在现有供大于求、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即使商场有不发卡的行动选择空间也变得不可置信,即使商场知道顾客一定会消费也不能够提高价格来获取利润,各个商场不得不选择发放积分卡来进行有差异性的价格竞争,而商场的利润率区间被限制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发放商场积分卡的行为对顾客毫无疑问是有利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如今日益普遍的积分卡发放现象可以看作是商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于提高自身利益考虑的一种引入差异性的价格竞争行为。发放积分卡的行为发挥了在商场之间产生差异性的作用,因此商场会发放积分卡。出于抢占市场份额和收益分析的考虑在一家商场发放积分卡后各商场不得不纷纷发放积分卡。商场纷纷发放积分卡造成了一人多卡的现象,使顾客产生了沉没成本,透过收益分析,这种充分竞争的环境使得顾客在博弈中取的了更多的利益,而由于顾客存在交易费用和沉没成本的问题,使得即使每家商场都发放积分卡给予顾客优惠、折扣,但其最终价格都不可能达到其边际成本,所以没有出现伯川德悖论的情况。通过上述对商场发放积分卡现象的经济分析,可以看出发放积分卡只是现象,而进行价格竞争才是本质。商场以获得更大利润为目的的发放积分卡的变相价格竞争行为经过一系列的博弈之后变成了降低自身利润的行为,最终使得顾客成为了博弈优势方,获得了更大的利润,形成了一种“困境”。
参 考 文 献:
[1] 徐剑明:我国零售企业价格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国际商业技术 2003(1) 36-38
[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2004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3] 宋英超:零售企业价格竞争的博弈分析和竞争对策.江苏商论 2005(9) 24-26
[4] 于维生:博弈论与经济.2007年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5] 赵 江:会员客户忠诚度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 2006(18) 32-36
[6] 王志勇 王 曼:“黄牛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21-24
[7] 任芙蓉:积分卡之性质分析――由商场单方作废消费者积分卡引发的思考.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4)51-54
[8] 张秋来 姜志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零售企业会员卡管理.江苏商论 2005(5)16-17
[9] 赵 玻:主导零售商顾客锁定折扣的竞争效应及政府规制取向――以会员积分卡为例.产业经济研究 2008(3)28-34